《我的作文教学革命》革了谁的命?
作者: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高子阳 时间:2009/4/3 11:00:3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95
这本书不厚,182页,我一直非常喜欢看200页以下的书,害怕看非常厚的书,因为我能在短时间看完。当然,这几年还是看了几本厚书,比如潘新和教授的《语文:表现与存在》,这本书1456页,我是用15天的时间才看完,还有600多页的《汉字新论》、《说文解章》等,每本都用上了一二十天,厚书被啃下第一遍,的确也有别样的收获。但,我仍然最喜欢一两天就能看完的书。管老师的这本书,就是一天读完的。
这本书与许多书不一样。最大的不一样就是182页的书,竟然有46页的序,达四分之一还要多,这是我读过的书中,序占最多的一本,而序的作者分别是朱永新教授、钱理群教授、潘新和教授、特级教师周一贯,序的作者群真的不一般,这足以看出这本书肯定会有一定的分量。以前看出,我是先看序的,这本书因为序太多,结果放弃一直沿用的方法,先读内容,然后从周一贯的序看起,再读潘新和教授、钱理群教授、朱永新教授的。
读完136页管老师的文字,其实中间头脑中就出现了一个想法,管老师称其为作文教学革命好像有点不妥当,读到钱理群教授的序时,钱老更愿意称之为“作文教学实验”,当然钱老的这一想法也不一定妥当。后来,我突然悟得,主事者——管老师是从革命的思维来做,应该是革命吧,因为这本书的确革了许多人的命。
一是革了不能把一件事做大、做久、做深入人的命。管老师用136页的文字,其实就是说自己如何将《班级作文周报》这件事做大、做久、做深入每位人心之事的。《班级作文周报》对于我国中小学老师来说,不是新鲜事,也不是什么创举,建国以来,许多学校的老师使用过,但建国至今,数百万所中小学,千万名中小学老师,能坚持这样做的老师真的不多,能做的这么好,做的这么有思想内涵,有这么多点在运行的老师,恐怕就只有管建刚这位老师了。从这一点来看,这本书的确革了我们这等人的命。
二是革了不会引领学生促使学生热爱写作人的命。管建刚老师的确理解了潘新和教授的一些写作理论,特别是《语文:表现与存在》这部大书讲述的理论。我也喜欢潘教授的一些观点,潘教授的一些观点本身也具有革命性。但潘教授的这本书因为太厚,价格太高,印量太少,仅仅千册,我国99%以上的老师估计没有拜读过这本书,在传统写作理论引领下,在应试性写作的模式下,更全面的理解这一理论,在教学实践上运用这一理论,恐怕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从这一点看,这本书革了这一群体老师的命。
三是革了不把学生作品当作财富人的命。管老师是利用《班级作文周报》及学期结束后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装订成书的方式保存学生作品的,并且将其作为孩子人生的重要财富来认识的。对此,笔者很是赞同,因为在多年前,我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写过学校图书馆应该保存每位师生作品的文章,虽然与管老师的保存形式不一样,但把学生作品作为孩子一生中的财富来认识这一点,我们是相同的。各位老师非常清楚,孩子从三年级正式开始写文章,写到高三毕业,大大小小的文章,应该写千篇以上,可以这么讲,全国千万名高三学生,能够把十年的作品一篇不少拿出来的,几乎很少很少,这是非常可惜的。但愿,管老师的这本书,能够让全国的老师看到这一做法的价值。从这一点看,的确革了许多老师的命。
四是革了从不研究“发表”是何意的人的命。老师都知道,这一二十年的老师职称评定,有一项要求是关于教师论文的,这一项很多老师反对。我一直认为,既然是一名老师,写论文是天经地义之事,不应该有任何难事,因为“教师”这个称号就决定着我们应该能行。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虽然原因很多,但其中肯定不乏老师没有研究“发表”是什么有关。虽然这里所说的“发表”与管老师的“发表”不能完全等同,我们想,如果老师们都对此有了研究,大多数的学生估计也会自然而然的拥有这一理念,拥有这一理念对于写的引领肯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因此,这本书的“发表”思维又革了许多老师的命。
五是革了写文章不知道“读者”之人的命。管老师在书中多处强调,文章要有明确的读者,即使虚拟的,也应该清楚。我同样赞同这一点。七八年前,我曾经在《语文学习》这本杂志上发表过拙作《学生写作应该有实际读者》,写此文一是受美国等国家的写作教育理论的影响,二是对夏丏尊一些言论的喜爱[管老师在书中也引用了夏丏尊关于“读者”的论述]。长期以来,语文老师成为全班学生作品也算唯一的读者,语文老师累了,写作水平却怎么也提高不了,学生还是那样的讨厌写作。虽然明确了每一篇“读者”是一件小事,但不要小看这件小事,管老师把这件小事做大了,让每个孩子写文章中自然而然产生了“读者责任”,由此可见,这件事不是小事。
六是革了点子少的教师之命。管老师的点子真多,在实践中不断生发的点子,真的让读者惊讶。有点子的老师,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老师。每位从教多年的老师,其实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肯定会陶醉于自己一些点子曾经换来诸多效益之中,但点子少的,按部就班的老师,估计就不会有这种幸福了。读管老师的书,你会被他的许多智慧折服,你会与他一起享受那一个个点子,促使学生写起来的快乐。一个不断产生新点子,让孩子快乐写起来的老师真好!点子少的老师,其实就是创造创新思维缺乏的老师,也是简单、随意型的老师。因此,管老师的这部书革了点子少,没有可持续性点子老师的命。
七是革了思考少,理论少,实践浅的教师之命。四五年前,我借用一位学者警告年青人“一要思考,二还要思考,三要停止思考”的这句话,写过一篇文章,旨在阐述“思考与实践”价值。管老师在写作教学上,理论读得多,思考相当多,实践相当扎实,这一点的确是一些老师缺少的,特别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社会。能静下心来读,反反复复地思考,扎实有力实践,真的成为一种奢求了。因此,这部书用力革了这些老师的命。
…………
革老师的命是最难革的,因为每位老师都是知识分子,都是文化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思想,有时也不愿意别人指手划脚。
但愿这本有着“革命”一词的书,让我们的生命有着一片绿叶长出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