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或“压力”话题作文优秀范文及点评
作者:佚名 时间:2009/4/6 11:58:0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869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作文。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请你以上述诗句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泰戈尔的诗蕴涵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当然,作文时不必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即可,取材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谈追求的目标不可过高,艺术创作要讲究适度之美等等,都是可以的。
从文体上考虑,写成书信体、日记体或演讲稿等均是不错的选择;写法上也尽可灵活,比如可以采用“花”与“弦”对话的形式,通篇拟人,含蓄地点明主题,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参考拟题:1.谁是花儿谁是弦;2.淡淡的爱;3.断了的弦;4.量“度”而行;5.一线之隔。
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章婷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胜任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这两句简单的诗,却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凡事不能过度。不可强求。
花开花落自有时,大自然总能把最美丽的色彩恰到好处地调和出来。爱花之人都应知晓:顺其自然才是最好,过分的期望与呵护不异于暴风骤雨,会让花无奈地凋零。为人处事也是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承压底线,当巨大的压力如洪水般袭来,冲垮了这道底线时,那么人就会像花一样枯萎凋零。
最近读到一则发人深思的报道:长春市一所中学某学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成绩优秀,刻苦勤奋。可是巨大的升学压力和父母亲友过高的期望,让他逐渐失去了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成绩不断下降。父母的焦虑日益增加,甚至对他呵斥打骂.但终不见效,他反而日趋自闭,以致自暴自弃。在两次高考落榜后。无法从沉重的压力和抑郁中解放出来的他。选择了跳楼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再也不用背这些沉重的包袱了,我会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感谢死神,让我得到解脱……”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这类因过重的学习压力或社会压力而选择轻生的例子。生命有太多不可承受之重。当一个人被过分要求时,往往会走向极端。过分的期望会像一把锋利的小刀插在承受者的胸口,让人血流不止而走向衰亡。有句俗话谢得好:“强扭的瓜不甜。”人们一定要小心控制手中的期望和要求,不能让其泛滥成灾。
凡事要讲究适度,顺其自然。如果强求鲁迅选择医生的职业,那么我们会失去一位文坛巨匠,中国的现代文学史无疑也会黯淡许多。我们在生活中或许也会遇到过高的期望,过分
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有善于自我减压的心态,不能把压力过分地堆积起来,这样会让人变得脆弱不堪,就像充气的气球,超过了承受能力,就难免走向毁灭。
少一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花儿会更加娇艳欲滴:
少一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琴声会更加悠扬动听。
【点评】 文章不仅扣题很紧,而且说理的层次相当清晰。具体而言,开篇引用话题材料,并以简洁的语句点出自己的认识,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随即由花及人,指出“为人处事也是一样”;再结合一个典型的反面事例,阐述“当一个人被过分要求时,往往会走向极端”;然后从承压者的角度,提出要“有善于自我减压的心态”;结尾部分巧妙地改写原诗以强化文意,相当精彩。
全文开合有度,条理分明,引用得当,行文流畅。作为一篇考场作文,开掘得虽还不是很深入,但已属难能可贵。
本文为一类卷,得分:48+5=53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