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作者:渭南市下吉中学 刘建吉 时间:2009/4/20 8:21: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290
新课程把学生的学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我们最该做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所有教新教材的教师都知道的道理,也是必须知道和重视的道理。
以前许多教师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因为它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新课程思想的精邃。如果教师一味地教下去,教师下了很大的苦,可是学生还离不开老师,没有自觉性,没有自己独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愿意有这样的能力,那么,我们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是占有知识的“书柜”,只是在教师操控下解决问题的“机器”,而不是有魄力有能力有主见的建设者。所以,我们要提倡这样的教学思想,并且想方设法去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
可是,怎样才能够实践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呢?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让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呢?就我教授新课程的经验,我有以下的体会。
首先我们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诸多的亮点,甚至可以编辑一些教材,使教材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科学的发展服务。只有吃透了教材,我们才能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地方学生完全能自己操作,什么问题学生努力一下可能会完成,什么问题学生必须要老师的提示、引导、甚至讲授。这样,我们在备课时才不会是盲目的。
其次,我们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研究我们的学生,看看我们的学生是怎样的知识水平、怎样的能力水平、怎样的探索能力、对自主学习的态度,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研究我们该采用的教学方法,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一定要因文因时因生变化,不可照搬或根据经验随意而为。我相信,备好了课,也就为上好课,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新课程新教法新理念的教学实践也就完成了一半。
其次,我们拿着准备好的教学设计的教案,还要注意灵活处理,不可机械呆板,更不可照“案”宣科,而应该适时适生适课堂环境做科学的调整,始终发抓住学生的兴趣,始终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在课堂上,应该要求自己“多观察,谨发言;多启发,谨多讲;多鼓励,谨冷淡;多变化,谨模式;多全体,谨个别”,我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适的科学的“主导”,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插入一些类似于“朗读比赛”、“演讲竞赛”、“背书比赛”、“找错别字比赛”、“成语接龙比赛”、“写字比赛”、“讲故事比赛”、“概括文章故事情节比赛”、“文学作品改编比赛”“课堂小组讨论”“作文片段描写比赛”等教学活动片段。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片段的开展,不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更是激起了同学们对于语文这一门课程的热爱,使他们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爱学”、“乐学”,同时,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上这样的课,这也是我以后继续探索、努力的方向。
最后,除了课堂之外,我们还要注重辅导、作业、兴趣小组、个别谈心等活动,这些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弥补、深化、广化等作用。实践证明,没有一定量的合理的作业,学生会因为惰性冲淡知识和能力;没有适当的辅导,就无法为思维慢的同学提供必需的帮助,无法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影响其主体的能动作用;没有一定的兴趣小组,学生就没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就没有拓宽知识迁移能力的机会,就可能失去自己的优势,进而可能失去学习本科目的兴趣。
对于新形势下的新课程的新的教学实践的探索,我谨谈一下我极为浅薄的点滴的体会,希望能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的大厦添上一小块“混凝土”。愿我们的教育事业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辉煌!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