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高远写华章

作者:周立雄  时间:2009/4/22 21:45: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2461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之众。”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主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篇文章的主旨好比是统帅,材料、语言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就中考作文而言,它的立意的正误优劣直接决定了中考作文成绩的高低。
  【问题概述】
  照理说,作文立意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但是笔者历年来参加中考阅卷工作,却发现许多考生的作文立意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认识片面,立意错误。
  由于少数考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存在缺陷,在认识事物上偏颇、片面,常常只看到人生、家庭、学校、社会的阴暗面,导致在作文立意上流露出消极颓废、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这既影响到考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举一例说明,2006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大作文要求考生给所在的市(县、区)长写一封信,讲述考生的经历,表达考生的情感,提出考生的建议。笔者在阅卷中发现,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大书特书家乡的阴暗面:有的说家乡的干部都是贪官污吏,搜刮民膏民脂已让老百姓无法存活;有的说家乡的大自然已被破坏得体无完肤,过不了几年人们已无法在这儿生活;有的说自己是差生,老师同学都非常歧视……不一而足。也许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就笔者了解的情况,绝没有严重到考生所写的程度。由于这部分考生一叶障目,认识片面,言过其实,所写阴暗面太多,严重损伤了作文的主旨,在“立意”一项上丢掉了太多宝贵的分数,令人痛惜。
  二、一盘散沙,立意模糊。
  有些考生在一篇文章中想把事、人、理、景、情写全,错误地认为写得越多越全就会越好。殊不知,却犯了写作文的大忌。多方面立意,导致出现了多个中心,而多个中心等于没有中心,等于立意不明。思想可以丰富,但主题必须集中,如果主题不集中,所有的文字只是一盘散沙。这仍使我想到了2006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有的考生在给市(县、区)长的信中,反映了多方面情况,提出了多方面建议,既有环保方面的,又有治安方面的,还有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面的,由于所涉方面太多,结果导致立意模糊,主题不集中。
  三、浅尝辄止,立意肤浅。
  有些考生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果溯因、由形观神的审察事物,不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透过表象看到真相,经由问题揭示原因,经由形式洞察内涵。这样一来,看问题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使得立意肤浅。如以“船”为话题写作文,一个考生写一位渔民靠一只船谋生活,而另一位考生却将船与父亲联系起来,明写的是家中的渔船,暗示的却是可敬的父亲,父亲就是那条船,承载着生活的艰辛,承载着一家人的理想。无疑,前一篇作文立意肤浅,仅把船当作一种谋生工具,而后一篇作文却未停留于船的本义,而是深挖其象征义,立意深刻,富有意蕴。
  四、人云亦云,立意平庸。
  有的考生写作文时喜欢走老路,人家怎么写,他就怎么写;过去怎么写,现在还是这么写。因为这样不需多思考,轻车熟路,按部就班就能写成一篇作文。殊不知,这样没有新意的作文始终与高分无缘。如,以“沟通”为话题写作,很多考生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要与老师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作文,立意平庸,得分都比较低。
  【实例解剖】
  在吃的问题上,孔子曾有过这样一些议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饭菜越精致越细腻越好)”,“色恶不食(颜色不好看的东西不吃)”,“臭恶不食(变质变味的东西不吃)”,“割不正不食(肉割的不方正不吃)”……时隔两千多年,我们再来品味这些话,感到它谈论的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阅读品位,一种审美倾向,一种人生追求……
  现在,请你任选一种角度,由此及彼,生发联想,写一篇55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2007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
  错误的立意:对吃穿挑剔无可非议,因为孔子对吃食物就很挑剔。
  模糊的立意:我们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生活态度,阅读书籍要有选择,为人处世要正直。
  肤浅、平庸的立意:生活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分析探究:第一种立意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中小学生的要求,显得不正确;第二种立意全而空,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第三种立意都是老生常谈的观点,没能深入涉及到“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它怎么重要”等问题。
  立意导航: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以联想到人生追求,人生在世,要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也可以联想到阅读品位,要精读细读,细细品味。由“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可以联想到人生态度,人生要有所选择;也可以联想到阅读,读书要有选择。由“割不正不食”可以联想到为人要正直等。在写作中,上面几种立意均可深入到“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以使立意深刻。
  【对症下药】
  对于中考作文而言,主题正确、集中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是发展等级的要求。要写好作文,必须通过独立思考、创造性的思考,在动笔之前确立正确、集中、深刻、新颖的主题。
  一、多向思考,避俗求新。
  针对一个问题,运用发散思维,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从多个角度思考事物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寻求多个答案。如,以“桥”为话题作文,通过联想,可以挖掘出这样一些意蕴:“桥”可以是有形的桥,也可以是无形的桥。有形的桥如石拱桥、木桥、斜拉桥等;无形的桥可理解为沟通、理解、关怀、超越等抽象事物。前者取其本义,后者取其比喻义、象征义等。之后,就可以选取最佳的一个义项来立意,“最佳”有两个原则,一是避俗求新,立他人未立之意;二是便于运笔,选取自己写作起来得心应手的义项来立意。可以写在人与人之间架起友谊之桥,可以写在愚昧和文明之间架起科学之桥,可以写在国与国之间架起沟通之桥,可以写在人与自然架起爱心之桥等。
  二、逆向思考,挑战定论。
  对传统观念和所谓定论大胆说“不”,从反面发现事物新的特点,发他人所未见,表达出令人信服的全新思想和观点来。如,针对“开卷有益”的所谓定论,可以去思考“开卷未必有益”;针对“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俗语,可以生疑质疑,得出“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结论。
  三、纵向思考,弃浅趋深。
  这是一种辩证思考,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结果溯根源,由现状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或结果的思考。不是静止地、片面的、孤立的看问题,而是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回答问题不是限于“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能深入到“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如,对2007年宜昌中考作文题,考生如果能纵向思考,深入挖掘,就不会拘囿于“生活态度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这样肤浅的立意,而会深入到“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生活态度”等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