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火眼金睛,让病句无处藏身

作者: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一语文组 张金波  时间:2009/5/13 6:53:1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07
  一位高三考生来信请教说:“我做了大量的病句习题,可是辨析病句的能力丝毫没有提高,常把正确的句子看成病句,而对真正的病句却视而不见,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做好病句题,单纯依靠题海战术而没有理论支撑是绝对不行的,好比医生诊病,如果对病因、症状毫不知晓,怎么能对症下药呢?高考大纲规定的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这些病句类型都有相应的表现形式,并有一定的规律。考生在日常的训练中应对其中的规律进行细致的归纳,力求找到实用的解题方法。 
  关于病句的理论知识,很多参考书都有叙述,下面重点介绍一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一、关键词语辨析法 
  人得了病往往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句子有毛病也常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这些词语即关键性词语,它们常常和某一种或者某几种语病相联系。我们在辨析病句时,应当密切关注这些标志性词语,认真分析这些词语是否导致了某种语病的发生。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有以下几种: 
  (一)代词。代词使用不当,常会由于指代不清而出现表意不明的情况。 
  (二)介词。常见的有对于、关于、由于、对、在、在……上(中、下)、为……所等。介词使用不当,常导致主语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语病。例①: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的使用导致主语被淹没,应删掉以使主语显现。例②:尽管是八年后重返亚运赛场,但赛场对大郅一点也不陌生。应改为“大郅对赛场”。例③:这次逃生演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校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目的”和“为了”同时使用,造成句式杂糅。 
  (三)连词。如:和、或、与、跟、同等。连词使用不当,常导致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语病。这种情况常和并列成分有关,可以参看“并列成分分析法”。 
  (四)是(能)  是否(能否、是不是、能不能) 
  这些词语使用不当,常导致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五)否定词。否定不当、多重否定,常会导致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语病。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 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显然不合逻辑。 
  (六)数量词。和数量词有关的语病常为“成分赘余”和“不合逻辑”。例①:她的年龄大约在四十岁左右。“大约”和“左右”重复,可删掉一个。例②: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超过六百度以上。“不超过”和“以上”同时使用,使数量表达自相矛盾。 
  (七)关联词语。首先要注意关联词语本身是否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其次,出题者常常会在关联词语和主语的位置关系上做文章,考生应当小心关联词语和主语的语序不当。例:我虽然成绩不好,但老师对我很有信心。“我”应当放到“虽然”后面。句子中出现“不但……而且”等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时,考生还要警惕是否存在分句间语序不当的问题。 
  二、并列成分分析法 
  并列成分包括并列的词语和句子。并列成分中的各项,可能会有大小、轻重、先后、多少的关系,忽视这些关系,就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例①: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是热情的优秀诗人,是卓越的学者。句中的几个分句,应按由轻到重的顺序排列,即“学者——诗人——烈士”的顺序。并列词语充当句子成分时,比如主语、谓语、宾语,要当心搭配不当的陷阱。例②: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抗震英雄的报告。“注视”和“倾听”不能同时和“报告”搭配。在同类事物并列时,还要注意这些概念之间的种属关系,防止分类不当造成的不合逻辑。鉴别的方法是,看这些概念是否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如果存在,即可认定为分类不当。例③:院子里的蔬菜、黄瓜和豆角长势喜人。“黄瓜”“豆角”都属蔬菜,不能和蔬菜并列。 
  三、提取主干法 
  提取主干法是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去掉,抽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这种方法能很快地检查出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语病。例①: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提取主干,前一分句为“财政扩大”,不难发现“扩大”缺少宾语“范围”。例②: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提取主干之后,可以发现“完成”与“进步”不能搭配,“完成”宜改为“实现”。 
  四、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从语法上不容易判断,这就要从事理上进行分析,即运用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分析需从概念、判断、推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例: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显然不合事理,应当改为“避免合法权益受侵害”。 
  一种药不能包治百病,临场实战时,以上几种方法应当配合使用,形成一套“组合拳”,可以让我们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病句辨析题。在六种语病中,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两种语病出现的频率为最高,辨析时,应当多加留意。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