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交流

作者:唐山市三十二中学 刘利国  时间:2009/5/21 17:34:37  来源:chenxinchen 原创  人气:5119
  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工作,我认为是从了解学生开始的,因为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育。从2002年大专毕业后参加工作开始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一直干班主任工作。经验谈不上,失败的教训还是有一些。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认识。
  我认为当好班主任最终要的是班级管理工作。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乃至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依靠班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实现的。班级管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管理方式是否得当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 
  首先、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集体中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班级中特有的一种风气。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对全体学生有经常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作用。也可以使全班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习惯来适应班集体的要求。
  好的环境能激励人,可以塑造人。因此这个集体需要有一种精神,那就是蓬勃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争先创优,爱班好学的团结精神。重视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建好班级的法宝。利用班会、晨会、座谈会、课下聊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四有”新人。集体主义教育是班级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树立好的班风,建立良好集体的重要表现。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校集体性活动中树立班级的形象外,还经常对学生进行“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以往,班干部的任期都是一年制,有些学生当上班干部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现代管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组织中管理者不流动的话,容易导致组织缺乏创新,失去活力,也容易产生腐败。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实行轮换制。 
  对当选的班干部,我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对他们提出要求,在学习上和行为规范上,都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二个月后,开展班干部民主评议,听取任课老师的意见,决定班干部的升降和去留。此外,作为班干部一定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出谋献策,如找资料,办小报,建“学习园地”等,各方面都走在同学的前面。因此,班干部的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很大。不仅工作不认真的干部要换下来,缺乏创造性的干部也要换下来。他们是班级中的一面鲜亮的旗帜,是抓好班风纪律的主力军,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为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树立他们的威信,我班制定了自主管理的配套措施:如当班级干部管理时,班级同学都要服从,不得顶撞;班级干部管理不当,同学可通过规定渠道,直接或间接向班干部反映;班干部各司其职。教师在关心指导的同时,对班级干部严格要求,对工作完成出色的,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其奋发向上。另外,在生活和学习上从情感上给予关心和爱护,使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其次、树立良好的学风。纪律严明,能保障一个班级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而勤奋的学风,是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完成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班级中经常会出现不交、迟交、抄袭作业等现象。我就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成立“一帮一”小组,对不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实施奖励策略。对能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并且正确率极高的同学给予奖励。
  这个办法实施下来,同学间交流增多,互相讨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管理方法,学生发展了个性、特长,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强了学生团结友爱集体观念,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学问、学问,要想有学问就必须得会问。学贵有疑,问是开启知识殿堂的钥匙。上课总是那么几个学生发言,“填鸭式”的教学,无法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力的转化效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我改变了以往一问一答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每人谈自己的理解,这样,一些不大善于言辞的学生,被带动起来了,我肯定他们的理解能力,并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如果谁把老师问倒了,那就有奖(当然关于课文内的知识),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事先预习,找资料,琢磨课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感到上课轻松,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落实。
  在课改中,提出“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课堂内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我制定了长期作业有欣赏名作家的作品。通过这项作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课外知识的补充,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思维和学习激情,一种良好的学风初步养成。
  第三、师生的情感沟通。“以爱动人,以爱育人”是教师必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力,因而老师要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
  教师要关注学生内在的、活泼的、流动的情感和心理需要,需要师生情感的沟通。它是建立师生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途径。长期以来,班主任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在班级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一个人做“独白式”的教育。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心没有触动,更不要说产生共鸣,自然收效甚微。班集体要焕发活力,呼唤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把自己当作班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参与讨论、评价和决策班集体中出现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
  班主任和个别学生谈心时,要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学生的生命情感: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感情,不怕和他们说说自己学生时代的“过失”,让他们认识到班主任也是真实的人,也会激动也会恼火。
  每周在随笔上用心用笔和学生进行对话,真诚地告诉学生自己的快乐和烦恼。辛勤耕耘付出的汗水换回的是许多的欣慰和感动。
  我班有一位学生,看上去有点“憨”,作业本的字写得特别大,有时还会自说自话,学习成绩较差。通过家访得知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有一次,我上《飞夺沪定桥》一课时,讲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居然举手发言,说出“红军为什么二万五千里长征?”我夸奖了他一番。此后,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做作业的速度加快了,上课经常举手发言,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余他还会拿着书跟我讲历史故事,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了。
  爱学生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用深情去培养文明,唤醒智慧塑造心灵。
  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出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人”。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主体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意识,又具有不同个性,具备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显示自己的个性特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