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作者:佚名  时间:2009/5/31 22:55: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258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分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和“发展•创新”等五个总目标。总目标下分设必修课目标和选修课目标。教师要完成这些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关键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等生活教育理论,并总结和规定了生活教育的四大方针: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白是:课堂是“学堂”而不是“讲堂”,教学是“学完”而不是“讲完”。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课前预习——知识准备和初读感受
  无论做什么事情,事先都应该有所准备,这就是“有备无患”。例如,足球比赛之前,整个足球队往往会事先对比赛的战术、别人的技术进行非常详细的分析,这就是事先的准备。—个球队比赛的输赢,事先的准备是最为重要的。学习和踢球一样,要达到有效率的学习目的,就要做好各种课前准备,其中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准备,如作者简介,文章写作背景等。
  另外,我要求学生写下他们的初读感受,因为学生的感受是教学的起点,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本真的理解或困惑,甚至他们的价值取向,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一个很好的依据。
  例如学生在谈郭沫若《天狗》的阅读感受,有这样一些词语:疯狂、赤裸等,而与单元主题“生命的律动”无法很好的联系起来理解,也即大多数学生对文本的认同度与此诗在中国是诗坛的开风气之先的意义有偏差,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点了解诗作产生的背景,“五四”新文化的反封建性体现。
  (2)了解作者的诗歌主张。
  让学生客观了解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认识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上的影响和地位,个人的性灵和时代的呼应产生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诗集。
  二、课堂教学
  (一)突出教学主题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语文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主题来展开,要像写作优秀散文那样,运用各种手法来突出主题。语文教学教材文体不一,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决定不同的教法。因人施教、因文定法,力争在每篇课文中让学生掌握理解分析文章的规律和方法。在教学运用“于无疑处设疑,于无趣中引趣,于点拨中探胜,于比较中鉴赏,于揣摩中获知,于辨析中识误,于发散中思维,”的课堂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学习美国记者罗森塔尔《奥斯威辛没有新闻》,这篇报道没有寻常意义上的新闻,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新闻的一般特征,如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标题、导语、主体。从消息的重要程度对应为:最主要消息、主要消息、次要消息。而这篇电稿之所以成为不朽名篇,有它独特的地方,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
  (1)与其它新闻标题相比,这篇新闻标题的表达句式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找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标题做比较)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3)多媒体显示《“731”罪证值得全人类反思》(节选自《生活报》)一文,比较两者在新闻素材获取渠道方面有什么不同?
  通过问题设计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去思考这篇消息“与众不同”的写作特色。通过这些问题也可以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结合当前时代,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提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激起理性思考。
  (二)、多种教学手段的辅助应用
  随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录音、投影、幻灯、录象、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课件逐步进入课堂教学,它可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单调模式,拓宽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空间,使乐学落到实处。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将同类型文章编排在一块,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比较来认识不同文章的特点。而且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以及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在学习《将进酒》、《蜀道难》后,我专门布置了两篇文章的比较任务,及时制作了一个课件,通过形象的比较性演示,具体生动地把道理给讲清楚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根据语文课本中的小说戏剧而改编的电影电视,我们都尽量为学生找来,并让他们去看,使他们形象直观的了解课文、理解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感悟,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组织学生看了《雷雨》之后,我要求大家给周朴园打分。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还有从他作为一个资本家角度来给分的;有从他作为父亲的角度来给他打分的;也有从他对鲁四萍的感情角度来打分的。
  三、课外的拓展――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我取舍
  在现在的语文学习中,拓展延伸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也不能为了为拓展而拓展,为延伸而延伸。
  为此,为了学生能有效地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能够依据自己的兴趣去拓展和延伸,我采取教师提供推荐与课文相关的书目,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我取舍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授完《故都的秋》,我开的书目是:老舍的《想北平》,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梁继的《狼烟北平》等。
  以上三者之间,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课外拓展课堂教学成果的巩固和提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