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读书只为修身

作者:佚名  时间:2009/6/24 16:01:5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374
  2009年高考模拟作文题:《上海市级机关创建学习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将试行,硬性规定机关成员每年的阅读量要达到6-12本书,每周阅读时间为7-10.5小时。(《中国青年报》10月8日)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读书只为修身
  五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年过去了,且不论学习型社会如何,连学习型机关都要用硬性指标来约束,读几本读多长时间,由此便可知读书之风之日下。市级机关如此,区县如何?社会又如何?这则新闻背后的故事我们值得读书人琢磨啊。
  五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有几个人在认真学习呢?
  我们的机关成员,能在“百忙”之中,浏览一遍重要文章的能有几人?大多随手扔在一边,不是整理办公室或是收破烂的登门,几乎是动也不动,很多崭新的报刊都给做了包装纸。
  能抽空坐下来,拿张报纸看半天,了解天下事的是谁?
  一般都是小公务员。很多大公务员的学习笔记都是别人代抄的,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学习的,时间都用在了迎来送往、吃喝玩乐上了。上班签到或者点名,小公务员必定是迟到、旷工或请假,大公务员无论干什么都是公务,连上班时间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学习?开会讲话说得头头是道,有理论有实践,高瞻远瞩,天马行空,其实稿子是秘书们反复修改过的。有几个领导敢于做即兴长篇讲话?
  能定下心来,真正搞学问道又有几人呢?……
  愚以为读书的目的有三种:实用型、功利型和修身型。
  实用型读书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典型表现,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就必然会选择与这方面有关的书籍来阅读,特别是一些新东西必须要靠读书来补充。但是,我总认为古代的一些用人之道之类的书籍特别是曾国藩的的某些书,是绝对不能与党纪党规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放到一起来学习的,关键在于阐述为官之道的角度不同。反思历史警示国人之类的书籍之所以畅销不衰,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国人阅读的误区。帝王御人术、官场之道等等,好像中国人的基因里注定就有的,只让一些学者津津乐道,写了一本又一本。其实,什么狗屁“城府”,全是一些好事的文人把握住了人们的“偷窥”心理,勾起了人们的兴趣,卖方买方而已。试想那些作者里头有几个是真正做官的?“人间沧桑是正道”。热衷于搞所谓的权术的,没有几个真正成功的。
  自从宋朝的某个皇帝教化读书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流行开来之后,功利型读书千百年来愈演愈烈,读书人越来越急躁。
  荀子《劝学》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即是说,一个人应该多读书多思考,每天自我反省,知识就会越来越渊博,行为就会越来越少差错。这是修身型读书的最好解释。
  时至今日,社会在竞争中前行。单说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高考,高考竞争,无疑是孩子们走向成熟的一层阶梯。但并不是每位学子、每个家长、每个老师都能理解到这种含义。只有到了修身型读书的境界,才能理解读书的妙处,才能从内心迸发出强大的读书动力,感悟高考拼搏的真谛,读书才算是进入佳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