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难”问题初探及对策
作者:湖南省桂东一中 朱耀成 时间:2009/6/24 7:49:1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92
中心不明、言之无物、语句不通、文体不分、卷面马虎、字迹不清等等,似乎成了现代学生尤其是90后学生作文的共性(通病)了。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写话到高三已经写了超过十年,竟然出现这种让人尴尬的局面,不能不令人深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有没有解决之道?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作文水平越来越差,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少阅读积累。阅读文学作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而学生最缺乏就是阅读。通过对所教班级调查发现,全部读完四大名著的学生为0,读过其中一本的不足10%,学生只是通过影视作品对古典名著有个粗略了解。
只有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才能了解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表现主题,如何运用修辞,如何驾驭布局。才能通过阅读弥补对生活体验的不足,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厚重自己的文学底蕴。
但80年代末期出生的孩子,由于电视文化的普及,从小就是伴随电视成长起来的。家家户户,哪个孩子不是随时手握遥控器看动画片的。孩子童年少年时期课余时间都被电视占去了,哪里还会去读书呢。再大些,时间又被“百度”被“QQ”了。很多孩子除了读教材几篇课文外,认认真真阅读文学作品的可谓是凤毛麟角,如此成长起来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阅读积累,能写出好作文来才是怪事!
二是缺少生活积累。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对生活最深沉体验的写照,只有用心体验社会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否则就会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不是常有诗人作家走出城市到农村到边疆去采风去体验生活吗?因为他们懂得,把自己关在书斋里闭门造车是造不出什么有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来,有且只有走向社会体察人生,才能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给自己的创作找寻源源不断的素材。
记得我们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却丰富多彩。从学步开始,基本上就是跟父母到田间地头玩耍。小小年纪就得跟哥哥姐姐摘猪菜,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读小学中学时,拿起笔来是学生,放下纸笔是农民,除了耙田外没有哪种农活没有干过。平时与成群结队的小伙伴到田间、山上、江河尽情玩耍,捉迷藏、造房子、捕鱼抓泥鳅、放牛赶鸭子、办家家、打柴禾、摘野果、挖药材……家乡的山山水水,每个沟坎角落,都留下了童年的美好记忆,随便掬一把,都是写作的绝好材料。
而现在的学生单纯贫乏的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在生活积累方面也是非常欠缺。孩子很小就进了托儿所或幼儿园,基本上与自然社会隔绝。他们只有通过电视、网络了解社会,缺乏对大自然大社会最直接的体验与感悟。这本来可以通过阅读予以弥补,偏偏在阅读方面也是很欠缺。
三是学生作文目的不明。很多学生写作文功利色彩过于浓厚,不是为礼赞生命描述生活而写作,而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写作,为升学考试而写作。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写出对社会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这都是自然的倾诉真情的流露,写出来一定会是篇好文章,如果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刻意做作,定然空洞无物。
四是缺乏批判性思维与独立判断能力。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体制都是培养国人奴性思维,并扼杀孩子个性与创新意识的。虽然新课程改革意在突破禁区,努力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意识,但施教者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受教者也只能通过学习慢慢加以改变。由于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与独立判断能力,在“言为心声”的作文里头,也只能人云亦云,进而不知所云。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办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非常重要:
一、强调中学生作文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最能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其分值在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比重,我们更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它。此外,作文的实用性是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可以比拟的,小到假条、申请、书信等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大到公司合同、法律文书甚至著书立说,包括招工招干公务员考试等各类招聘,无不涉及作文。生活之中写作无所不在,能写一手好的文章,必将受益终身。这所以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就是让学生真正重视作文的写作,从而消除对作文无所谓的态度。
二、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丝毫兴趣,你讲得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除了让学生从心底重视写作,就得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既与其自身作文水平有关,也与某些老师的敷衍态度有关。有的老师认为学生只关注作文分数,对批语从来不会认真去看,因而也采取敷衍的态度随便打个分数应付,自然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老师应该学会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写作成果,认真予以批改,并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一些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应该作为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或张贴,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写作兴趣。
三、要求学生务必扩大阅读量。仅仅重视并有兴趣还不行,不进行大量阅读也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求学生加强阅读是非常必要的。电视电脑网络占去了学生大量课余时间,建议学校即时开设阅读课,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同时学校按时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学校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演讲比赛、作文评比等有意义的活动,藉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生活积累。据了解,有些班级尤其是有些理科班的老师轻视语文的学习,向学生灌输语文无用论的荒谬观点,培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禁止学生收看新闻联播。针对学生生活积累社会阅历方面的贫乏,老师应该彻底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落后僵化思维,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日新月异的社会,关注错综复杂的生活。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等,到农村、厂矿企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平时也要做有心人,对身边的人和事多加关注,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五、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重在平时积累,提高语文成绩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在于多训练。老师、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与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坚持抒写心情日记,经常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见闻感受。可以指导学生注册博客,把自己的习作贴到网络上去,让更多的读者读到自己的作品。同时老师也应该积极参与评价,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写作欲望。
学高为人师,老师应该经常写写文章,甚至写些同题的下水作文,让学生见识见识你的真功夫。学生只有看出老师不是花架子,才能尊重信赖你,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六、努力消除学生写作中的功利色彩。要求学生不应该为写作而写作,写作不仅仅是训练、考试的需要,更是礼赞生命抒写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慢慢领悟写作是抒发内心感情的需要,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写作欲望。只有学生觉得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时,写作境界就大大提高了。
七、努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与创新能力。现代学生获取的信息知识良莠不齐,结识的人也是鱼龙混杂,思维活跃却容易走极端。应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如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分为二看问题,正确分析真善美与假恶丑等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