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怀念海子
作者:佚名 时间:2009/7/7 7:28:4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45
1989年3月26日,26岁的海子带着永久的坚持和倔强,奔向了山海关——传说中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完成了生命最后的寓言,也完成了现实的诗。他选择出生和死亡在同一个日子,也选择和理想和归宿用同一种方式。
毫无疑问,他的死带给后来的我们巨大和持久的震撼。在这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有一个诗人自杀了,他逼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一个人选择死亡也便选择和别人对死亡的误读,命运依然不能摆脱一个人死后留言对他的横加干涉。有人对海子随意塑性,把他夸张成一个练气功走火入魔的咎由自取的狂徒;有人身怀悲悯,把他等同于屈原之流,为的是在海子的荣誉光环上为自己加上道德和功名的砝码。无论愤怒还是赞誉,对一个死去的人的是非功断让他们各得其所。海子的死解决了一堆人饭碗,这是最不容辩驳的现实意义。可站在精神的高层,海子的死似乎成了一种精神霸权,他的死成了为中国20世纪诗的复活而作的献礼,他的死成了文化战士扬名立万的现场表演,岂不悲哉?
其实海子只是一个对生活对生命抱有巨大热情和崇高期盼的孩子,他天真,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喜欢嘉宝那样的女人,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一个感性感受世界,感知他人和社会的青年。一个对生活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对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的诗人。一个恃才傲物,超然死亡的生活达人。因为在他眼里“一块埋葬老虎的木板,被一种笑声笑断两截”,他渴望死,就像渴望身归温柔富贵的家乡,睡在美丽聪慧的女子的怀里,然后安详地沉睡般地躺在麦地里,向曾经梦见的那样。是的,他只是一个浪漫诗意充满想象的孩子。
用我们横陈于地上的骸骨/在沙滩上写下: 青春
海子长大了,拥有青春和力量,经历爱情和迷惘。感受春天的风,秋天的月。经历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体验三次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他用坚强有力的手,写下苍老沉重的快乐,纪录激情荡漾的思想,埋葬敏感磅礴的灵魂。我们读他的诗,多看见大自然的风、月、雨,看见村庄里的父亲、母亲和姑娘,也看见坟墓、骨头和死亡。看见纯美的爱情,像水流潺潺不息,像麦田永远茁壮,像理想一辈子倔强。
他用最透明的表情,诠释着一个人从执著到悲壮的蜕变。这悲壮缘于一腔赤子之心,缘于对生命最美好的向往。没有人能解释出“喂马劈柴 周游世界”到底是一时的妄想的持久的理想,但是我们分明从这些纯真的词语中看到了自由、光明和希望。海子弄懂了“诗意的栖居”的素朴,而我们今天却颠覆了他所透视到的幸福,最终还是以华丽收场。
在春天,我们情不自禁地忆起海子,就像不由自主想要拥有光辉的名字。而就是在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让他和他的死亡永远安详,让他和他的诗长久地鸣响。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