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出个性特征的要诀
作者:孙加良 时间:2009/8/31 15:38:45 来源:sck_405 原创 人气:425
1、培养健全的人格。
“文如其人”,如果自己人格不健全,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怪僻偏狭,荒诞不经,甚至反动透顶,妖言惑众,那怎么谈得上有鲜明的个性呢? 屈原有了忧国忧民,殉道不悔,积极用世的伟大人格,才吟出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绝唱,非同凡响,极富个性。陶渊以道治心,以陶明志,寄情山水,才写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恬然自乐,陶然自醉的诗句。李白傲然不屈,蔑视权贵,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狂傲不羁的豪言壮语,人格的健全,是“文格”高雅有个性之本。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文章有个性,首先就要树立坚实的人格之本。
2、苦于读书,勤于积累。
读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且勤于积累,就能增广见闻,提高认识,增强语言修养。这样,作文时就会下笔如有神,创新也就有了厚实的基础,个性的凸现就有了可靠的保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苦读书勤积累,那么,创新和个性就失去了依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3、取材有特色。
一篇文章如果取材陈旧,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甚至只将话题中举的人和事作一些补充似的记叙和描写,那就难以显示出个性。只有取材不落俗套,从生活中采撷那些闪光的富有特色的人和事来写,才能写出个性。李白描绘天姥山的神奇仙境,鲁迅写严谨和善的藤野先生,沈从文《边城》展示湘西边陲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取材都富有特色。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扩展阅读范围,时刻关心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热点,多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取材贮蓄充足的“材源”。
4、见解独特。
不千篇一律,看问题有独到的认识。或辩证地看问题,不失深刻全面,或运用逆向思维,道人之所未道,或全方位思考,有所创新,或独辟蹊径,发古今之新声。例如蜀汉旧臣李密的《陈情表》历来为人所颂扬,其为祖母“侍汤药,来曾废离”,“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庶刘侥幸,保卒余年”的孝道,更是感人肺腑。但如果能逆向思考,就会认识到:李密眷恋祖孙私情,胸无大志,实不可取,好男儿应志在四方,应有“马革裹尸还”那种勇于为国捐躯之志。这一认识就有独到之处,显示了思考者的个性。再如1999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考生从多方面思考和逆向思考发现:法律的答案是唯一的,对一个犯有死罪的人,不能有多种判决;战士在前方打仗,是勇往直前,还是逃跑偷生,答案是唯一的;圆周率是多少,答案是唯一的等等。全方位思维,这位考生写出了富有个性的主题,在众多的高考作文中引人注目,其全新的见解中透出鲜明的个性。
5、语言清新。
在语言的运用上,做到明快流畅,干净利落,凝练生动,形成一种较为明晰的风格,且能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如广西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谭震在《高三的梦》中的一段:月考正在进行。一路过关斩将,春光无限,从考场出来犹如走路捡到十桶黄金。第二日发下考卷,才知晓“傻眼”之意。再细看,又有“考试一场,胜读十年”之感,收获颇大。于是只得掌自己嘴巴,怪自己粗心,怪自己想当然,怪临考老师影响自己情绪,怪考前和女生打招呼不吉利……一连几张试卷下来,便如斗败的公鸡,瘪气之气球,顿感社会之黑暗,人间不公平,又想回家将遇情形,冷汗一身。翌日回家,如实告之,实望父怜子,然父手持扫帚追打过来,口中喝道;“你败家子,不中用的东西!老子刚输掉五百,你又来烦我,看我打死你……”躲闪不及,“啪!”好痛!原来是蚊帐杆砸下来。“嘘!幸好是场梦!” “这段话明快流畅,作者运用短句,写出了高三生活的那种快节奏,颇有生活气息,用调侃式的笔调叙说,其主人公活泼开朗的性格跃然纸上,全段文字有一个明晰的风格,清爽怡人。
6、形式独特。
表现形式独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文章结构能打破常规框式,不受一般开头、过渡、衔接、照应、结尾等常规所限制,文章结构完全按表达需要而灵活变通。另一方面是指采用的文章体式与众不同,如标题式、诗歌式、日记式、书信式等等。
总之,有个性特征,是指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的特点,并非要求样样具备,有某一方面的特点则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