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语言训练感悟点滴

作者:桐城市第二中学 吴晨  时间:2008/11/3 15:37:3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349
  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靠着语言和思维这两个核心因素进行听说读写。可见,作文离不开语言,作文必须发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作文教学中培养语言能力,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也是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的要求。“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学生要想妙笔生花,必须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我所教的学生大都是城里的孩子,他们的视野开阔,阅读面广,理应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他们大部分人眼高手低,拿起笔来,很难“大笔一挥,一蹴而就”,这源于他们的语言训练不足,于是我想方设法地训练他们的写作语言的习惯和能力。
  一:寻找语言训练的契机
  课内,我寻找并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机会,弥补笔头练的不足,避免其单调性,增强作文的趣味性,调动其作文积极性。口头练,形式多样,可利用几分钟互相讨论,结合几个词语或成语,设置情境,组织语言,以便清楚地表达。例:选用《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一文中的“矜持、风度翩翩、热泪盈眶、拥抱”等词语口头组织成一段文字。讨论3至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口头作文逐一简评。也可让学生针对某一篇或几篇进行评论,最后师生汇总意见,评出名次。课外,我让大家准备一本小册子和一支笔,随身携带,嘱咐他们随时随地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例如有这样一段记录:放学路上,我看见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吃力地推着一辆满载货物的板车,他们满脸汗水,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他们推一会儿,歇一会儿,在歇息的时候,那位老大娘就急忙跑到路边,捡起两块石头,垫在车轮的后边,以防车子下滑。这时,我不假思索地把车子放在路边,跑过去帮二位老人推着板车。
  二:加强语言训练的力度
  在我的精心安排下、耐心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应地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拿到了作文题能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了。可是写出的文章读来语言平淡如水,毫无咀嚼之味。如何使他们的语言由平淡走向生动活泼、由单薄走向丰腴、由朴素走向华丽,我绞尽脑汁,终于寻找到了一个加强语言训练力度的手段即片断训练。
  (一)片断训练的主导思想。即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之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所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新变化的敏感性,能留心并发现它,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片断形式反映它。还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促使文章生动的一条有效途径。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将想象和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促使你“想象”,又用想象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同时片断训练过程中,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得细腻而适度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二)片断训练的可行性。作文片断训练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而师生间的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
  (三)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
  1 描述性片段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例如在教读《荷塘月色》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描写的手法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初秋温婉的风拂过水面,夹杂着细腻的雨丝。秋清新的呼吸氤氲在小水潭周围。那顽皮的雨花似乎并未破坏这分情韵。平展在水面上的那幅临摹秋天的水粉画,有了小雨珠的陪衬,更显得盈润多彩。
  2  仿写性片段训练:教师在教课时,可抓住课文中某个细节或片断,结合作文要求加以分析,布置为作文。仿写,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学习了《故乡》中势利、尖刻、自私的杨二嫂的肖像“漫画”后,可让学生写个有类似性格的现实人物肖像,既写与之相同之处,又表现其不同处:杨二嫂是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髀间,而现实中也许有个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际。
  3  想象性片段训练。就是根据课文情节,合理想象,生发开去,加上或延伸课文中的情节,再造细节,这比仿写更进一步了。例,在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让学生想像诗人在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之时的模样,并书写想像性的文字。有学生这样写到: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吹来卷去。当然,不必限于课文,还可以找有关的文章作为范文分析,让学生根据其中适合的材料进行片断练习。
  4  修改性片段训练。语言的发展,是语言操作者在操作语言时不断进行改正、完善的过程,只有进行不断的修改,才能找到最有效的、最完善的语言表达形式。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运用修改性片段训练的方法,引导督促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可采用面改和学生互改两种方式。面改时,指出其优缺点,督促其改正不足,发扬优点。学生互改,就是把修改的权力下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修改。作文评讲中,教师可择其善者作为范文,发给学生,先让学生找出病句,再找出欠准确妥当之处,最后进行修改,直至换一种表达方式。这种修改训练,对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应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四)片断训练注意的问题
  1要有计划性。学期伊始,教师在作文教学安排表上首先要有个训练线索:初一,以写人记事为主;初二,以状物说明为主;初三以上以叙述议论为主。同时适当加一些其他有关的训练(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安排)。
  2要有巩固性。不凡用日记、周记和大作文的训练同步配合。日记用来作片断训练;把大作文作为片断训练的综合运用,每周一次;周记本用来作总结。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竹子开花———节节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学期的扎实训练,学生的总体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有个别学生的写作有了重大突破:如丁玎同学在省、市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多次获奖。曾经我在作文教学道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如今“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我欣慰、我惊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仍坚定作文语言训练的步伐,矢志不移地探索下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