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广州市番禺区高考备考计划

作者:不详  时间:2009/9/23 17:43:09  来源:李里1992 转发  人气:2230
  为落实广州市语文高三中心组高考备考要求和我区教研室2010年高考备考规划,结合我区实际,拟定《2010番禺区高考语文备考计划》,请各校高三语文备课组研究落实并参照执行。
  一、备考原则
  语文备考以《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广东考试说明)》为核心(密切关注2010年考纲“说明”的变化)安排备考。语文备考要坚持科学定位,依纲靠本,立足课堂,提高率效,加强合作互联,资源优化共享,调动师生积极因素,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为番禺教育再创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备考目标
  (一)成绩目标
  保基点(均分超全市),显重点(高分要增长),出亮点(尖子能出众),全面提升我区语文高考成绩,努力跻身广州地区语文教学质量前列。
  (二)备考定位
  1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成绩为目的,以培养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为根本。
  2充分发挥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思维品质。
  3使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能在高考的选拔上得以充分展示,并取得理想的成绩。
  4优化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把知识系列化,能力层级化,备考序列化,形式多元化。
  三、备考措施
  (一)成立研究机构
  1组建“2010年番禺区高考语文研究组”,负责全区备考研究及指导工作;备考研究运作模式:既有责任到人的分工,又有优化联动的合作,强调集体智慧,智慧集体。具体分工见下表:
  学  校 姓  名 主责板块
  禺山中学 段小清 古诗文
  东涌中学 赵美华 阅读必考
  番禺中学 岳俊丽 阅读选考
  象贤中学 王芳 语用+语基
  仲元中学 杜学士 写作
  2成立区级“备考辅导讲师团”,负责语文备考专题巡回辅导,面向区内所有学校考生,或面授,或网上视频;采取相向互动模式,旨在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应考的有效性。
  3各校组成“高三语文备课组”,负责本校备考研究及落实市、区有关备考的精神。
  4继续巩固“互联学校”组织功能,发挥主干学校带动辐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合作共赢。
  (二)强化管理功能
  1计划管理:区高考语文研究组负责制订“2010番禺区高考语文备考计划”,贯彻广州市相关备考计划,督促学校开展和落实上级备考情况;各校制订复习计划,检查教师备考实施情况;“互联学校”计划好本学期不少于两次活动安排。
  2目标管理:①备考工作定位(仲元、番中主攻尖子生和重点生,约115分以上;象贤、禺山、东涌、番华附、祈福主攻本B以上,约105分以上;大岗、石基三、洛城主攻专A以上,100分以上;石楼、石基、石北、市桥二中主攻专B以上,约90分以上);②做好对尖子生培养跟踪工作,以明年一月份市调研测试为基准,建立区语文尖子生跟踪档案,要求仲元、番中前20名学生,象贤、禺山、东涌、番华附、祈福前10名学生,其余学校凡在120分以上的学生,(区级以上的大型测试)均及时列表上报教研室;③专题备考研究,深入钻研考纲、考点和(近三年)考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加强板块研究,突出重点内容,针对弱点难点,强化表达能力,关注分层、分阶段落实,做好每次区级以上的大考试卷分析和下阶段备考策略研究,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过程管理:①加强到校听课调研,听课调研率要达80%,并分阶段写出调研情况报告,及时了解和指导备考;②备考分三个阶段推进:第一轮复习至明年一月底前(市调研测试),第二轮复习至(一模前),第三轮复习至(二模前),每阶段都作好评价分析和相应补救跟进工作;③复习以循序渐进,板块推进,逐块过关,全卷轮动,限时完成。
  (三)加强研讨
  1提高备考针对性。及时举行高考备考经验和专题交流讨论会,重在落实,突出操作性和规范性。
  2举行2010年番禺区语文高考专题研讨会,继续开展征集评选高考语文仿真题活动,推动备考效率的提高。
  3开发和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备考水平。用好(区购)“高考资源网”,优化充实学科资源,发挥高考语文资源平台的作用;计划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前来指导;
  4区研究组原则上每月举行一次研究工作例会和全区研讨交流会,研究优化备考相关事宜。
  四、备考策略
  总策略:把握考纲,落实考点;全面备考,板块过关;务必完卷,突破写作;培优补差,责任到人。坚持备考“加强双基教学,落实语言因素,强化积累与表达,突出读写能力”的策略;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突出操作性,攻克三大瓶颈(平均分、高分率、尖子生)。
  (一)继续开展复习课、评讲课课型研究,提高两种课型的实效。
  (二)本学期重点:完成《现代散文》《论说文》两选修模块,完成第一轮复习;重点解决基础知识、古诗文默写鉴赏,提高阅读速度和强化完卷意识。
  (三)下学期重点:全面落实各知识和能力点,突出重点板块,加强审题能力和规范答题和指导,整固优势点,攻克薄弱点,提升得分点。
  (四)近期工作:
  1大规模到学校听课调研,检查各校备考计划及其课堂落实情况。
  2加强分层指导和校际交流①抓两头促中间;②优秀个案剖析与引领;③教师备课必须围绕“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展开研究,献谋献策,分头实施。
  3备课组带动教师作自我培训①熟记考纲考点;②做今年全国高考题和广东省高考题;③写试题分析(研究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考试结果怎样?从中得出什么结论?今后教学如何改进?)
  4做好相关工作。①准备第三周市古诗文测试,②第三周前各校上交备考计划,③第六周举行复习研讨会,④第七周展示和交流高考专题研究成果。
  高考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极具挑战性,相信我们有集体的智慧和共同的努力,预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