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写作门外谈

作者:沈仰佑  时间:2009/10/28 23:12:39  来源:zyh123 转发  人气:489
  9月中旬,江都市政协成立首支时评、杂文队伍。有关同志要我在座谈会上谈一谈写作时评的体会,无奈,只好应付几句了事。
  我觉得,时评是个“好东西”。所谓时评就是时事评论,报刊有了精彩的时评,也便有了灵魂,有了旗帜,有了活力,也就拥有了读者。现在,大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小到一些地方报纸和地方网站,都辟有时评栏目,它已成了平面媒体的一大亮点。时评可以激浊扬清,针砭时弊,“骂党所骂”,是舆论监督的轻武器,也是“夸民所夸,忧民所忧”,引导舆论的好措施。对作者来说,写时评也是充实、砥砺自己的好平台。
  时评新闻性强、要求高,在短时间内欲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评论并非易事,深感写时评是个“苦交易”。写时评宜乎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选材要严格。时评要直面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可每天有数以百计的新闻事件发生,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事情中选好“由头”,这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因为选材是否独到时新,于时评的成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问题,要着眼全局,着眼党的中心工作,善于选择广大群众关心、党和政府重视、对推动社会进步有意义的题材。这样的题材有分量,有社会价值,写出来的评论有指导作用。时评的题材范围,大致包括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影响精神文明的风气问题、反映群众利益的诉求问题,等等。当然,强调选重大题材,不等于直接写重大事件。除社论及评论员文章,时评选材要“大中取小”,立意要“因小见大”。所谓“大中取小”,就是从重大的新闻事件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点,或一个侧面,经过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深刻意义。所谓“因小见大”,就是从细小的新闻事件中,发现蕴含的重大社会意义,开掘出深刻主题。
  二是标题要醒目。俗话说,好题一半文,即有了一个好题目,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标题要新鲜而不落俗套,鲜明而不含糊,生动而不平板。常用的题目有观点式,如《要敬畏法律》、《切莫“抱”着孩子走》等等,有反问式,如《出国不文明,根源在哪里》、《13吨月饼什么味》,等等。此外,还有对应式,如《新干部要有老作风》(“新”与“老”对应)、《假台商暴露真问题》(“假”与“真”对应),等等,有化用式,如《哀其不幸,怒其不“硬”》(化用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句),《允许一部分人先“疯”起来》(此处的“疯”指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化用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语),等等,有比拟式,如《干部莫患上“营养不良”症》、《民企,请一路走好》,等等,有思辩式,如《法律是铁的,但不是死的》、《既要合理,又要合法》,等等。标题要言简意赅,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切忌单一化、程式化,力求让读者“一见钟情”,过目不忘。
  三是评析要深刻。时评在确保观点正确的前提下,一定要深入分析,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议之有据,论之有道,解之有方。发议论,有自己的见解,能“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起到“论是非”、“定从违”的作用。具体可从五个方面运作:⑴联系实际,有的放矢。不能无病呻吟,乃至隔山打蚊子——空对空。⑵正反比照,褒贬分明。通过具体对比,来判断是非曲直、利害得失,彰显事物的本质特性。⑶联想生发,醒明本旨。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例如,不久前在一次座谈会上,湖南省委书记、省长邀袁隆平一起合影留念,两人破除过去的老习惯,请袁老站在中间。于是有时评作者由“站位”联想到其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对科学、对科学家的尊重,从而较好地深化了时评主题。⑷揭示背景,拓展题旨。通过对人物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的交代,对有关问题的说明解释,来拓展内容,使时评有厚重感。⑸辩证思考,防止偏颇。要学会全面看问题,切忌形而上学,主观片面,既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又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须知,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和义理最有说服力。
  四是文风要鲜明泼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含糊其辞,不吞吞吐吐,语言明快一犀利,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使人读之有淋漓痛快之感。
  一篇好的时评不仅要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推理要符合逻辑,观点与材料要统一,段落层次要清晰等),言之有情,言之有味,以增强感染力和可读性。另外,写时评特别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力求做到“平实不平庸,尖锐不尖刻,指出不指责,强调不强加”,以便更好地发挥它引导社会舆论,推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在写作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还使我深深体会到,写好时评的关键是努力提高自己。作为一个时评作者,有三点务求做到。首先要多学习。学习书本理论,关心时事政治,了解方针政策,向社会和他人学习有益的东西,广闻博览,融会贯通,“厚积而薄发”,不断提高自己洞察事物的能力和写作水平。其次要勤思考。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分析,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从反面到正面的多角度缜密思辨中,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因果联系及其本质特征。这样有助于写出独到时新的时评。第三要常练笔。多写,才能熟练掌握写作的规律,运笔自如。要给自己设定写作目标,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多写多练,否则,很难写出象样的文章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