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缘——浅析如何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作者:张永生  时间:2010/1/19 7:30:18  来源:陶然文学 转发  人气:1905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班的58位同学,从昭馀古城的四面八方来到祁县中学,共同组建了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262班。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班的58位同学共同面对14名老师,祁中有几千名学生,有几百名老师,为什么不是他,也不是她,而是你和我,是我们大家相聚在262班,唯一的答案就是机缘,是缘分让我们从相见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同载一只船,共结一颗心,从此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我们将在祁县学校的每个日日夜夜,同唱一首歌,为了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一起走过。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那么,我们的前世是积攒了多少次的回眸,才换得彼此的相识相知?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时刻,请再让我们细细温习曾经度过的流金岁月的点点滴滴,在寒冷的季节里,用心温暖对方,互相鼓励、互相欣赏、一起加油、共同进步。请相信,在收获季节,我们一定能迎来金秋枝头上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
  这是我在262班元旦联欢会上写给262班全体同学的一封题为《相聚在262家》的信中的两段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珍惜彼此相聚的缘分。作为一名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用“心”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因为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教师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园丁。教师的工作方式是民主的还是专横的,是善于倾听学生心声还是惟我独尊,是有针对性地灵活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还是一味说教,对学生的过失是宽容理解还是讽刺、挖苦,是身体力行还是我行我素,都将对学生产生完全相反的影响。若老师的言行不足以让学生信服,那么无论多么美妙的言辞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与学生真心诚意交朋友,让他们相信你,尊重你,与你无话不谈,非一朝一夕之功,是要付出情感和付出代价的。
  本学期有这样一个案例:
  星期三的第一个自习,一名头缠白纱布的女学生,在另一位女同学的搀扶下,站在教室门口喊“报告”,当她进来时,全班许多同学看着她哗然大笑……
  看着这一幕,我惊诧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看到自己的同学处于不幸中,会大笑起来?更何况这位同学是因为——
  活动时间,班里按照学校要求,同学们进行教室卫生清扫工作,这位同学负责和另一位男同学擦后门上方窗户上的玻璃,那位男同学用力过猛,不小心把教室后门的一块玻璃擦破了,碎片掉下来正好砸在了这位女同学的额头上,划开了一道血口子,我马上让生活委员陪这位女同学到医务室去包扎……
  于是有了开始的一幕。
  这时我立即示意另一位女同学将这位同学搀扶到他的座位上,然后我走到这位受伤的同学面前,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同时我也在思考着,我应该和学生进行一次对话的题目和内容。接着我走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惜”字。对学生们说:“对于‘惜’这个字,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惜’的左边是‘心’,右边是‘昔’,‘昔’的上面是‘卄’,像是草,中间的‘一’,表示‘地平线’,底下有个‘日’,放在一起,则成为:太阳落到地平线的小草下面,意思是‘晚了’!用左边的‘心’,想想右边的‘晚了’,就是‘惜’。已经晚了的时候,我们‘惋惜’。怕晚了的时候,我们‘珍惜’。”而后,我又对学生说:“我希望我们在一起,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幸福’,同时也要珍惜你身边的伙伴、朋友、亲人的生命以及你与他们的‘缘份’。”我希望大家多“珍惜”,少“惋惜”你身边的一切。昨天,我们班这位同学因班级事务而弄伤了身体,我们不应该对这位同学漠视,而是应该表示慰问,表示关切。
  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都低下了头……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学生们哗然大笑的场面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个体意识非常强烈,不能够珍惜身边的人和物。我给这位同学鞠躬,而后对他们进行教育,是想告诉所有的同学,我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温馨的家;是想让他们懂得关心别人,关爱别人。让他们自己去体会,生命对我们每一个都是宝贵的,同时,生命又是脆弱的,一旦失去将没有后悔的机会,因此要珍爱生命。
  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组建班集体、树立良好班风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呢?在十二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懂得珍惜相聚的缘分,才能拥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如何珍惜相聚的缘分呢?
  一、 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习惯按自己的思路设计班级管理,并千方百计的把学生一些有创造性的见解用自己的思路去“格式化”,于是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整天处于被动应付和机械重复之中。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的状态,班主任应扮演一个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让班级管理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班主任必须转变管理思想,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确学生是一个整体的、处于发展中的人,在班级管理中按照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方案,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管理的机会,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达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目的,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学生讨论自制符合本班实际的班规条例,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
  2、家长会怎么开,听学生的。在高一的家长开放周活动中,我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家长会的组织权交给学生,看他们有什么设想。消息一宣布,学生炸开了锅,各种担心与忧虑都爆发了出来。在消除了学生的疑虑后,我跟他们一起策划了一次“面目全非”的家长会。结果家长会上,教师、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各有所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个性获得发展。
  3、班级干部竞聘上岗,在班主任指导下,自主、有创建性的开展活动。本学期的班会我都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开展。
  4、班主任心明眼亮,对班级事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如指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有利于班集体的人和事,要及时而又热情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对班内不良事件也要及时、合理的加以疏导,防止其负面影响的蔓延。
  二、 提高自己的信誉和威望
  班主任有较高的威信,是融洽师生关系、做好班级工作的关键。有威信的班主任,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把自己的全部精神、智慧、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这样就自然会获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学生才会亲其师、听其言、仿其行。
  ⒈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无私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
  ⒉有广博的学识,精通所教学科,多样的兴趣爱好,高超的教学才能,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
  ⒊有良好的师表作风,强烈的个人“表率意识”,堪称楷模的行为举止,办事公正,作风民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谨严治学的科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
  三、 沟通从心开始。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说的是教育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真诚的关切,这是和谐发展的一般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的各个品质都会获得真正的意义。”强调的是教育需要真诚,唯有真诚,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有位教育家把学校教育比喻成水池,而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因此,班主任要真诚的爱护和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教师,学生也乐于学习他,模仿他,愿意听他的教诲。 
  1、用平等、民主的心态面对学生。比如,师生相遇时教师不妨先打招呼,平时多表示一点善意的微笑,上课时也给学生敬个礼等等。学习、思想、生活等方方面面,教师的主动关心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在今年的元旦联欢会上,有两名同学因病不能参加联欢会,在联欢会马上要召开前,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这两位同学送去新年的祝福和问候。于是我立即向两位主持联欢会的同学说明了意图,临时加入了这个节目。在一片温馨的气氛里,我拨通了这两位同学家的电话,全班同学同时喊出了“祝程常艳、刘德艺两位同学元旦快乐!”电话那头,传来了两位同学激动地哽咽的声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
  2、主动与家长沟通。除及时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校内校外情况外,还应将自己观察到的学生生理或心理的变化(尤其是遇到的困难)与家长一起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促进家庭关系和谐,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如果教师在学生进步或获奖的情况下家访,不仅可以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而且有可能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中使家长增强对孩子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3、应掌握“身教”的方法。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仿佛每天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敏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眼睛在不断监视他。”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教育学生首先应从自身教育开始。
  (1)着装、言谈举止等方面,教师应做到庄重、得体,从形象上强化学生的信任感。
  (2)遵规守纪方面,教师更应以身作则。
  (3)语言方面,教师应有意识的养成“特殊”的习惯。多强调“我们”,少说“我”;对学生多用礼貌用语;多夸奖学生等等。
  四、将心比心,宽容大度。
  宽容是阳光,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宽容是甘露,能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误会。没有厉声的呵斥,没有罗嗦的说教,学生的心灵却能受到触动。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换一种方式,用宽容、帮助、关怀、鼓励代替抱怨、训斥、讽刺、惩罚,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反复,宽容学生的一切。毕竟他们还是孩子,还是一群需要学习的孩子。他们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举止失措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对这些需要教育的学生,班主任应抑制住内心的反感,将心比心,以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宽容大度,不嫌不弃,更不能打击报复,而是严格要求,耐心教育,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过失,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适时示弱。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比学生强。承认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弥补,这是一种勇气,一种坦诚,也是教师的一份职责。班主任在适当时候示弱,不失为一种胸襟、一种智慧和清醒,可以增添一份亲活力与凝聚力。有时班主任的示弱会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锻炼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创造的激情。此时学生不仅不会小瞧老师,反而会为他的胸襟所折服,此种示弱是一种气度、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的体现。从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真实与坦诚,更能接受教师,从而师生关系更容易和谐。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当学生不再仰着而是平视老师时,当学生与老师有交流的欲望和机会时,当学生与老师有共同语言时,我们的教育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