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能之一
作者:荷花中学 李小亮 时间:2010/3/8 21:42:32 来源:xiaoliangli改编 人气:1474
那么,语文课堂是不是就是政治课,大谈“思想教育”、“德育渗透”的呢?当然不是。我还是从我的语文课谈起:今天语文课我在讲一个有关理解父母的练习题,讲完后我就跟他们讲:我的女儿每次弹琴只要弹不出时就会哭,看到她既弹不出还哭,真的很想骂她,但一想,她哭也是着急,于是忍了又忍,还是没有发作,结果女儿边哭边弹,终于弹会了,又破涕为笑。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我讲完后深有感触地说,做父母的都为我们着想,只是有的父母表达和处理方式不同,就像你们的父母,书读的少,自然处理方式与我们不同,所以我们应理解他们。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刘彭说:“老师我做你的崽吧!”突然一个很小的声音说:“老师你的课很有味,好像每节课都会教我们怎么做人”。是啊,我认为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你连人都做不好,又怎样去谈服务于社会呢?就像那些高科技犯罪的人,他们的思维都很活跃,都掌握了一门专业知识,但就因为他们没有学会做人才导致他们没有把所学会的知识用在正道上。所以语文课应充分发挥她特有的育人功能,我所强调的是语文课程本身所蕴含的育人功能,是通过课文的表述,通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并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来实现育人目标。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实践应该强调以文为本,寓教于文。一定要用足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工具性和人文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会做人,学会合作,提升生存境界,提高生命质量。教师要把功夫用在教材上,要扎根于教材选文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并能结合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的故事来影响他们,发挥其育人功能。
立足于这样的认识,经营育人课堂的核心工作就是进入文本语境,重建课文蕴含的人类精神形成的课堂教学空间,从而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既要走进文本又要走出文本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走进文本,还要走出文本。在每次的语文教研课上,发现教师都在努力实践新课标精神,一般通过“课堂讨论、概括主题、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对作品主题思想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和拓展。当然从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来讲,确实完成得很好,听、说、读、写方方面面都注重了,学生也掌握得很牢固,但教师对文本思想价值的挖掘、解读和把握常感浮泛。而且总流于形式的较多,落实标准更是因人而异。如果忽视语文教材本身蕴涵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那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文本有四个主体:作者、编辑、教师、学生。在教学中一是尊重创作主体,解读作者文本。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作者创作意图和时代效应作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情境阅读,还原历史,与作者同忧喜,同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与文本交融共振。二是尊重编辑主体,解读课程文本。三是尊重教师主体,教师本身的观念对学生有根本影响,整个课堂的设计都决定于教师。四是尊重学生主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同的个性,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又何况人呢?再者十几岁的孩子还不能正确判断是非,他们还得依靠老师的正确引导。
二、既要利用教学资源又要整合其他资源
教学资源不仅仅只是教材,他的范围很广,一般有包括学生、教师、图书影像资料、地方风物、其他科目、所有生活事件等,其实学生及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资源,这也是我经常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材料,例如我女儿、学生的家长、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事例,学生既喜欢听又富有教育性,还能很好的营造课堂情境,激发创新思维,震撼学生情感。如《傅雷家书》一课,我就念了两封学生的家长给自己孩子写的信,一封是全班最调皮的夏淇同学,一封是多才多艺的张朋同学,念完后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鼓掌,夏淇同学下课后主动跟我说:“没想到我爸爸是这样想的,我以为他不关心我呢”?事后还要求我把这封信留给他作纪念。从此他上语文课都非常认真,有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说。据走出校门的学生反馈,他们的思想转变常得益于某节语文课,那正是成功整合教学资源的范例。
因此,在新课标“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的理念指引下,我们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即教会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个最基本的交际工具,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外,还要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功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对未知领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