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方法与步骤

作者:李泉  时间:2010/6/7 7:20:16  来源:lq001 转发  人气:1295
   第一步    逐段划读原文
  划出关键词句,明确各段要点、全文主题和思路
  1、逐段划出关键词句,在各段旁边批要点。
  用波浪线画出每段表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开头结尾)
  用括号括出联结过渡句( “但是”等转折词后的,“而且”后的)、判断句(常表明观点看法)、双重否定句、疑问句。
  用圈圈出关键词及重点阐述的主问题、次问题、主概念、次概念(关键词指问题概念前后的表示肯定否定、时间、程度、数量、范围、已然未然、原因结果、条件、称代的修饰限制词语及问题间、概念间的关联词。例如:是、能、会、必然、不是、也许、可能、或许,已经、正在、将会,很、非常、十分、极其、最、一般、可以,“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 “有时”、凡、都、全、所有、一切、大概、大约、往往、常常、除----外、只有、只要、无论—都、因为、由于、之所以、而且、但是、然而,其、这、那、与此相反等)
  2、回头扫读整体明白各段要点、全文主题(社会类找“问题”或”观点”,自然类找“概念”)、全文思路(一般总分、分总、总分总。社会类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结问题思路写。自然类按提出概念---揭示概念 情况---归结概念,或按提出概念后,按特点、原理、构造、功用、发现、现状、前景、评价来写)。
   第二步划读题干,明确要求与提示
  选正确项要逐项核对排除,选错误从四个项中最可能错的突破(如有关键词语、句型特殊复杂)
  第三步,逐个审读选项,找准对应段句,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
  1、逐个审读选项,划出选项中关键词(表示肯定否定、程度、数量、范围、已然未然、原因结果、条件、称代的词,这是审读重点)。
  2、找准找全选项相对应的段句。注意社科文的对应区间有时涉及到几段文字。
  3、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分析、找错因、判断。对选项中增、删、调序、杂糅、改变说法的要仔细辨别和原文意思是不是吻合,不吻合就错误。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选项答非所问的错。
  4、注意:社科文的选项大多是概括转述、具体转述和同义转述。
  核对原文与选项要谨防下列雷区
  1、张冠李戴(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观点。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 故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
  2、误划类别: 把本属于同一类的拆开,说成两类或几类;或把本不属于同一类的合并一类。此时注意选项的修饰语位置。
  3、指代错误: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解释有误,或是类别上,或是程度上。此时注意选项句指示代词,如:这、这些;此、与此相反等。
  4、混淆部分与整体、或然与必然、可能与肯定、偶尔与往往、轻度与严重。此时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词。
  5、混淆已然与未然、先期与后期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或者原文中的设想、推测说成“已经产生的情况”。
  先期与后期: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故应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 。
  6、混淆主要与次要选择与兼备
  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选择与兼备: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系。
  7、随意夸大缩小: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或缩小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8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注意:A、选项句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就是无法在原文找到依据。B、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却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C、选项句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观点
  9、混淆因果: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
  10、倒置失当、倒推失当:倒置----将原文中的陈述对象和被陈述对象倒置,造成不合理。例如,人是两足动物(正确)----两足动物是人(错误)。倒推------一个道理,正推正确,反推未必成立。例如,努力就一定成功---成功一定来自努力(错误)。
  11、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12、混淆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各小题解答提示
  1、概念词语理解题 :找出有关解释概念内容区域,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理解。
  2、句子理解题 :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及阐释句,注意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理清复杂句子,适当作句子成分分析。重点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
  3、信息筛选题 :找准找全选项对应句,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找出说法在本质上的异同 。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全分散于文中的信息,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4、 推断想象题 :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三者具备,推断才能是正确的、合理的。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对有疑问的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