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书香校园,享阅读乐趣
作者:魏挺茅 时间:2010/10/11 17:50:56 来源:魏挺茅 原创 人气:2196
很多年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日俱增。
1、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人的身体发育靠自己不断地去进食,吸收各种各样的营养。那人的精神呢?精神的发育也要吃东西,否则就会委琐。精神的食粮便是书,是阅读。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能让人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一个学生静下心来潜心阅读时,书中自有真,自有善,自有美。一些知识,不待老师讲,学生自己会学到;一些道理,不待老师教,学生就会悟到;一些品质,不待老师训,学生自我形成。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精神必然充实,志向必然高远,追求必然执著。
2、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都简陋,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我相信:真正读书的黄金时间应该是在学校期间,真正读书能够长久地印在大脑里的并对人产生终身影响的一定是在学校期间。
当今社会五光十色,媒体泛滥,信息爆炸。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定心静神的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这使学生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暗淡。令人痛心、发人深省。
3、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
人类那些伟大的思想都蕴藏在每个时代的经典之中,阅读这些书就意味着跨越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的高度。认真地研究一下全世界的民族和国家,生命力最强的民族都是阅读量非常大的民族。犹太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5本,日本、韩国、美国人读书40、50本,而中国人不到5本书,包括教科书、教辅书在内。试想,一个读5本书的民族跟一个读65本书的民族怎么去竞争!中华民族如果再不重视阅读,是很危险的事情!
基于以上三点理由,我们郑重呼吁:拯救阅读!倡议:建书香校园,享阅读乐趣!
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什么是书香校园?我们的理解和表述是:通过创设浓郁的读书环境与氛围,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师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身的生活方式,为建设书香社会奠定基础。
1、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
“今天你读书了吗?”“最是书香能致远”“文化视野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养成一生喜爱读书、喜爱思考的习惯。”等等标语的张贴,营造出了一个鼓励读书、静心读书的浓郁氛围。
2、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
新学校图书馆是由桐昆1348名干部员工捐书奠基启动的,这是桐昆人的一份真情。然而作为校长,我有自己的思考:人生有涯,而书海无涯;况且学生现阶段处在积累文化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课余读书的时间毕竟有限。如何让我的学生在最应该读书的年龄里读最好的书! 成了一个校长最深切的愿望。书不在多,贵在精。愿我们现代的新图书馆所藏之书,本本皆为精品、皆为好书。一年来,我们学校行政偕同学科组的老师去杭州、上海各大书店精心挑选好书,前后价值达3万6千元。
学校所买书有这样的特点:1、文章篇幅较短。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和精美散文居多。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沉迷于故事情节而影响课堂学习。如读者文摘精品文选、心灵鸡烫、美文美读、最感动人的一百个亲情故事等。 2 、在内容上以经典和与时代脉搏旋律合拍的时尚新书为主。大多是有关哲学、文学、教育、人生智慧、励志等一类的书籍。
这些书告诉孩子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合作,什么叫自立,什么叫慈悲,什么叫感恩,什么叫执著,什么叫信心,什么叫爱。我们相信,总有一个故事会打动他!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点燃了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出来的阅读能量一定会是无比巨大的!
3、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
A、每天二十分钟课外阅读。
在我校,阅读是一门课程,是一门大课程。
下午1:00至1:20,是学校专门设置的每天二十分钟的读书时间,每个教室都有一个精致的班级图书柜,书柜上存放着学校为学生精心挑选的精品书,一到阅读时间,学生就拿到人手一本书,然后静心阅读。语文老师下班巡视,与学生一起静静阅读。在这里,安静,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专注的神情中透露出读书饥渴和满足——
把图书馆搬到班级,这是图书馆的理想状态。把对孩子们最有益的书放到他们最方便的地方,随时随地向他们敞开。省却了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免了开放时间的限制,把现有图书用活,用出成效,而不是放在那儿成为摆设。
一次次添书,但书架上总是空空如也,全被学生借走了。我这样想,假如书都在书架上,那才不是好事。要么是学生不喜爱读,要么是图书选得不吸引学生。书只有被阅读的时候,才有价值。
B、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输入了就必然要输出。一年来学校鼓励教师们把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成读书心得交流课,每人讲一个自己读到的最感动的故事,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最感人的书,并说说为什么感人?在这里,交流和分享使思想敏捷,使智慧升华。
口才是一个人思想和智慧的外化,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善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人,总会有更多的机会。我校特别提出:培养卓越口才,让每个孩子成为能说会道的人!学会聆听,学会沟通,学会表达。形成可以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当然,表达的最高境界不是激情,不是技巧,而是思想!“阅读是思想之母”。
C、每周一节《国学启蒙》课。
我校编写了校本课程,把古代经典的启蒙教材、家训、精美散文、诗歌等编成一本诵读本《国学启蒙》。聘请桐高资深教师朱绍良老师每周为学生授课。我们相信,这些经典著作对孩子一生都会有用。
D、举办文学社等各类活动。活动,是阅读的舞蹈。学校成立了“现代人”文学社,建立《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开展征文、演讲、辩论等各类活动。在第十届语文报杯作文竞赛中,我校邵力同学获得国家级特等奖,沈奇超同学获得省级特等奖。
4、教师,为学生求知树立标杆
没有人能够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我校提出:现代教师更应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以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对待学习。我们提倡教师每天都需要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在网站上开辟诗意与理性专栏。每天上传一条简短教育警句,供教师们学习与分享。如2008年12月9日上传的内容是:“教师也要展示自己的绚丽:我们今天说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光为孩子设计美好人生,可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设计好了吗?教师应该是朝霞是祥云,照亮天空照亮别人,同时也要展示自己的绚丽。” 卢志文 载《教师博览》2004年5期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聆听精粹小语,体味教育情结,反思教育行为,引发崭新思维,生发教育智慧。
开展暑期专题读书活动。
2007年暑假,我们读了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管建刚《不做教书匠》、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致加西亚的信》四本书,举办了 “做一名优秀的现代教师” 读书心得交流会。2008年暑假,学校又给全体教师下发了《细节决定成败》《新爱的教育》《走近最理想的教育》等五本书作为见面礼,并在开学之后举办了“我心中美的教育”专题读书心得交流会。
举办专家读书报告会。2007学年和2008学年,学校两次邀请青年才俊朱能老师作了《快乐的苦役》《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的读书报告。通过专家的视角,专家的心得,专家的感悟,给全体教师读书以有益的启迪。
当我们的教师热爱上了读书,他们以自己的爱书感染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在教师身上发现了博学,发现了睿智,自然也萌发对知识的崇敬,激发求知的欲望,他们也会爱书。
三、效果和体会。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尽管距离教育理想还很遥远,但我们毕竟上路了。渐渐地,谈书论文成为学校风尚,“今天你读书了吗?”成了孩子们最亲切的问候。孩子们在书香的浸润下获得了智慧的启迪,视野和思维的拓宽,阅历的丰富,心灵的净化,他们表现得知书识礼,富有书卷气,眼睛清澈而明亮。星火燎原,师生们在读书活动中激发出了无限的热情与创造的活力。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学生们在浓浓书香中快乐地成长,相信未来,现代实验学校的校园会因为有了书香而更加郁郁葱葱,芬芳迷人!
文章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