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似歌,教育如诗——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作者:watertone 时间:2011/4/21 17:11:23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583
李老师的教育历程让我想了很多很多。忆当年,我对教育曾有过怎样的憧憬啊!孩提时代,我是那样羡慕老师,以致于连做梦都在和小伙伴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当然,我一定是游戏中的老师;再回首,我曾对教育有着怎样的激情啊!中考填志愿时的那份毫不犹豫便是明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毅然决然地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教育这片天空;初涉教育的日子里,我对自己的教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信心渐渐地被现实中太多的困难与诱惑磨平,于是,几年从教路,便梦靥般在我的生命里匆匆而过。自从读过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突然醒悟,竟有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同样是教师,却有着不同的心情。为什么在我们眼里,生活是乏味的,枯燥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们感叹生活的平淡,却没有发现这一切缘于我们没有激情。没有激情的人生是黯淡的,没有激情的事业是无味的。我们的眼睛被蒙住了,看不见生活中美丽动人的篇章,发现不了教育教学中的乐趣。而对于热爱生命,热爱教育的人来说,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图画;孩子们稚嫩无忌的话语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李老师陶醉在这样的生活中,尽管生活清贫,尽管物质缺乏,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对于教育教学的热爱。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美差”,他心甘情愿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李老师对素质教育的见解,让我深深地为之折服:“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过去,虽然我对学生充满了教育热情,但基本上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而未把他们看作有自己独特心灵世界、有充分主体意识的人;我总是把学生看成作为共性存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一个个独具个性的人,现在,在李老师的熏陶感染下,我终于能够站在“人”的高度来对待教育;在班级管理方面,李老师以“法”治取代“人”治的办法让我如获至宝一样地高兴。对所任教班级,我曾经努力过,但总是收效甚微,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我不断地效仿李老师的“法”治管理,和学生一起制定上课“公约”,用上课“公约”管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明显减弱了。比起过去,我省心多了,学生也懂事多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李老师作为一个成年人,真正做到了童心未泯,常和学生泡在一起,打成一片,称兄道弟,没大没小,全然成了学生的铁哥儿,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老师呢?我自认为自己还算个娃娃头,可是比起李老师,我做的远远不够。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可谓感天动地:生病住院期间,带病和学生去游玩,结果遭到了护士的呵斥;好心的家长送给他一篮子鸡蛋,他却以一天煮一个的形式把鸡蛋还给学生;班里每一个学生过生日,他都要给学生送礼物,为学生庆祝生日;已经毕业走向社会的学生,他还会时常跟他们联系,询问他们的生活工作,给他们送去一个老师永远不变的关怀……每一个故事,无不饱含李老师无言的大爱!每一个故事,无不使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让我们热爱生命,热爱教育吧。对教师而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生命与使命同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我们在从事教育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教育,与学生同欢笑、共悲伤时,我们会发现——生命似歌,教育如诗!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