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作者: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 杨学仁  时间:2011/9/1 0:07:2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324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经过教育部审查通过成为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新教材的编排文化内涵深厚,大量选编名家名篇,体裁、题材、风格多样。关注人生、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以尽快融入新课程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
  一是教师角色的变化。改变了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教师能“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    二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三是教学模式的转变。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四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大多数语文教师能明确新课程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五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教材的使用带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非常明显:学生成了学习的主角,过去学生长期习惯了的模仿学习、死记硬背学习、机械接受现成结论的学习方式等悄然发生了转变。  

  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教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在这一要求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误区:  一是把尊重学生等同于无原则的吹捧学生。我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见解不完整也应进行鼓励、赞赏并加以引导。然而表扬并非教育的唯一途径。现在许多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课堂语言就是“你真棒”、“很好”、“你真了不起”。殊不知,一味地赏识也许会变成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两位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含糊肯定“你们说得都有一定道理”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我认为,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虚假的表扬不要,廉价的赏识更不足取。
  二是将愉快教学庸俗化。许多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把语文课上成了音乐、美术、体育甚至闹剧表演课。殊不知,学生身心的愉悦决不等于简单的大脑兴奋。
  三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一种固定模式,出现了所谓“新八股”现象。很多教师上课都会这样问学生:“你学懂了什么?”、“你喜欢哪一段?”、“你为什么喜欢?”、“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在这种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也有不少教师把这一类提问当成“万能钥匙”,不根据课文的特点,不分时间场合,不顾班级和学生的实际,一味地使用。结果学生感受不多,所思所讲十分肤浅,教师又缺乏进一步的指导,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四是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我们的老师实施起来,形式化的东西充斥耳目,阻碍了新课程标准的真正落实。有的教师把合作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只用一两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兵;有的将毫无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合作探究,浪费时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教师缺少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训练的含金量很低;有的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合作过程的指导。五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使用存在的误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课程的推广,多媒体已广泛走进了课堂。但是,对于多媒体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正确使用,许多老师对其理解还都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会用多媒体的教师滥用多媒体,有些不会用多媒体的教师不用多媒体。

  三、新课改中误区的原因分析
  (一)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精神的理解还在浅层次上,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有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样理解是极片面的,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手段方法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检验留下来的,其存在就意味着它本身的正确性。
  (二)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低下,自身经验不足。
  (三)部分教师未能处理好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的关系。
  (四)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尤其是评课标准存在问题。
  四、 新课改中误区的解决对策
  (一)教育理念要变。新课程要作好与传统教学的对接,有些老师一提到“新课程”,就认为必须“否定传统教学”,其实这样理解是极片面的。
  (二)师生关系要变。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要变。
  1.针对自主学习。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作用。
  2.针对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1) 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
  (2) 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
  (3) 加强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3.针对探究学习。北师大肖川博士曾经说过: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换句话说,它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四)评价方式要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大多数的教师确实也领会了这一精神。
  总之,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似乎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并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继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任务;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特别要摒弃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三段论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绝对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下大力气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不要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惟一依据,而应注意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考察与评价,即使是考试,也应方式多样,应逐渐减少标准化考试题,增加主观性试题。
  我们坚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有了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