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中考语文试卷来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设计

作者:潘保明  时间:2011/8/18 19:59:22  来源:无声的春雨原创  人气:929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1、作业提出的单向性。2、问题答案的绝对性。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4、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作业是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拓展学习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作业应有助于分层指导,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业既是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作业应改变单纯的知识记忆,扭转学生重视知识掌握,轻视知识和技能方法应用的倾向。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优势,彰显个性特征。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提升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本文拟以《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以下简称“省中考语文试卷”)为例,谈谈新课程背景下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1、学生作业的设计必须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
  我们来分析“省中考语文试卷”的整体结构板块: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二、阅读(55分) 三、写作(55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课程标准设定的目标为:第四学段(7~9年级)的考察内容包括(一)识字与写字,(二)阅读,(三)写作,(四)口语交际,(五)综合性学习。
  我们欣喜地发现这份“省中考语文试卷”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设定的五大目标。具体表现为:一、第1、2题体现了(一)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二、阅读部分第5—18题体现了(二)阅读理解设定的目标;三、写作第19题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了(三)写作的设定的目标;四、第4题“4.某小组暑期开展以“书信沟通你我他”为主题的活动。”体现了(四)口语交际和(五)综合性学习设定的两大目标。
  2、学生作业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如,省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三)马说第17、18题。“17、从文中看,千里马遇不到伯乐,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第18题.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
  此两题设计都很好地体现“学生作业应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死记硬背,死板教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有话可说。第17题,“从文中看”一语,就是让考生答题时“用原文回答”“祉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当然是最佳答案。第18题,其答题要点正是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不重视人才,不善于发现人才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了强烈的呐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考生抓不住这一要领作答,必然失分,其失分的背后说明了考生对原文主题理解的缺失或偏颇。
  3、学生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技能和方法的实际应用。
  如,省中考语文试卷第2题。“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u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shun(    )吸堤(    )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
  此题(1)、(2)、(3)查字典一项就是一种很好的设计。通过查字典,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几个字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运用字典这个工具书的能力。例如(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在新华字典中有N个义项,究竟选择那个义项,则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此举可谓一举多得,一石多鸟。
  课程专家查贵明在“《新华字典》在中考中的作用”一文中详细阐述了《新华字典》在中考中的十大作用。这对于中考决策者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提醒。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老师们和学生们未必都能充分认识到她的十大作用。相信通过学习交流,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形成共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作用的人士也会幡然醒悟。
  4、学生作业应是所学知识的拓展、深化。
  如,省中考语文试卷第3题。“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1)从文体看,《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集,《朝花夕拾》是集,《繁星•春水》是集。(2)《水浒》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任寨主,晁盖之前是,晁盖之后是。
  此作业设计(1)的考察是对两部名著文体的考察,没有设置答题悬念,一为散文集,一为诗歌集。(2)的考察就是对所学知识的拓展、深化。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一般性水平上去阅读《水浒》,而没有深入地思考,是很难答出上述两个问题的。可见,命题者设计题目的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同时通过中考的杠杆导向和方向标的作用,给我们语文老师今后的教学也指明了方向,名著阅读不但要放手让学生读,而且要读后有所思,有所深化,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或考试中有所得。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读或少读或浅读或敷衍读或放手读都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多年来,我们坚持学期初布置学生买名著,期中考试前第5、6周开展名著阅读周和期中考试后第13、14周开展名著阅读周的做法收到明显的效果,学生们读名著的投入力度和热情那真是前所未有。语文教研组一般在第18周分年级举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受到了明显的成效。作业应改变单纯的知识记忆,扭转学生重视知识掌握,轻视知识和技能方法应用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学生作业应有助于活动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如,省中考语文试卷写作第19题。“19、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写一篇文章。”
  对于经历了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毕业生来说,初中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五彩缤纷的,少男少女们有着无数美好的冲动,激情四射的空间,充满青春活力的洒脱……在我们这个年龄,有太多的浪漫与遐想,有QQ空间的联想,有网络游戏的快意,有情同手足的兄弟,还有太多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命题专家煞费苦心的研究和设计,正抓住了学生的真实心理和实际生活,让所有的考生都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敞开心扉,尽情言说,一吐为快。
  这样的作文也有助于学生真实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等级也有积极的帮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水平,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通过本次滁州市2011年中学教师远程培训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去更新理念,发掘潜能,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永远充满魅力,人人追求;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充满活力,人人向往;
  让我们的语文活动永远充满引力,人人喜爱;
  让我们趁着新思考网带来的歌声,扬帆远航!


  2011年8月16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