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讲座
作者:常青 时间:2011/9/30 18:38:01 来源:罗冲52088 转发 人气:766
《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法》(以下简称“分格法”)。它从内容到形式,与常规的写作教学方式完全不同。
“分格法”的教学内容,不是“开头”、“结尾”、“层次”、“段落”、“结构”,而是“五味七情” (五味,即:声音、颜色、味道、形状。触感;七情,即:喜、怒、哀、惧、爱、恶、欲)。“五味”中的各味和“七情”中的每个情,就象“三元色”是美术的元素、“七音节”是音乐的元素一样,它们是写作上的元素。这些写作上的基本元素,既可独立出现、独立运用,又能和其它事物灵活搭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是既相对稳定而又能变化万千的。如果我们从这些元素的内容入手,进行观察、辨析、想象、表达等训练,也就抓住了写作基本训练的本质东西。.
“分格法”,就是立足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想象、语言运用等诸方面的能力,把写作中可以独立存在,独立运用,独立训练,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分成一个一个的‘格”,然后,逐“格”地对学生加以训练的教学方法。
一、 “格”在写作基本训练上的地位
“格”在写作中,是可以独立存在、独立训练、独立运用,能和其它事物灵活搭配,将知识和技巧迅速转为能力的最小,最基本的单位。它在写作基本训练上的地位,如同语言中的词、物质中的原子、人身上的细胞,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说话训练”:
基本格:公式:人+话
例题:刘胡兰说:“我是党的干部,没有组织通知,不能离村。”
迭加格:公式1,人+动作+话
2,人+动作+表情+话
3、人+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话
例题1、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
2、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看上我这破马1”
3、老杨想先在群众中调查一下,便向老秦道:“我给你帮忙去!”
强调格:有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三种。以表情强调格为例:设表情为C,公式则为:人+NC+话
例题:紫鹃自己发了一会呆,……两眼汪汪,咬着牙,发恨道: “宝玉! 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
二、“格”是“规格”、“模式”
初写汉字,用米字格、田字格、方格,写英文,用线格;写古诗,有格律;下棋时,车走直路、象飞田、马走日字、炮翻山,也是规格。就是立正;齐步走,也有规格。
学习有规格,一是因为尽管知识在不断更新,但任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都是从规格,模式开始的。没有规格和模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难能奏效的。另外,有了规格和模式,可以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
例如:想象力。黑格尔说:“这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但它是什么个样子呢? 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怎样才能训练呢? 如果找到了反映它实质、技能与技巧的“格’,就有章可循了。
例如,猜想式联想中的“也许格”:
公式:事实+疑问+2或3个猜想
示意图:1
如下面一段:
火车开动了,我想,此刻送我的母亲是会怎样呢?
也许她正追赶着蠕动的车厢奔跑!
也许她正用衣襟擦拭着眼泪!
妈妈!不要难过,你已经看惯了女儿我十七年天真的笑脸,也听惯了女儿我撒娇的哭声!不,我知道,也许正因为这十七年的笑脸和哭声,才牵挂住了你的一颗做母亲的心啊!
由此可见,有了格.就有了规格和模式,学习中,就可以掌握分寸、了解规范、把握要领,洞悉真谛,变无形为有形.
三、“格”是难度
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是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度的过程。没有难度,就没有提高的因素,克服不了难度,就无法提高。每个格都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觌范和要领。因而,一个格,就是一个难度。克服一个难度,就获得一个能力.
例1、大雪下了一夜,焦裕禄屋里的灯光亮了一夜。不,焦裕禄屋里亮的不是灯光!(否定)那是他不眠的眼睛。(想象)
例2、小伙子! 你年纪轻轻,为什么总戴一副墨镜.不!你戴的不是墨镜(一次否定),
那是一道铁幕,遮住了你认识人生的目光 (一次联想)。
不,那不是铁幕(二次否定),那是无底的枯井,它会把你全部吞没,使你永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光明(二次联想).
以上两例,都是否定格,但第一例对事实否定后,进行一次联想,就完成了,叫一次否定格。而例二连续否定两次,第一次否定的是事实,第二次否定的是第一个联想,在否定第一个联想后。把联想推向更高蜂,这叫““连续否定格”。每个格,都有自己不同的难度.
有的格句句有难度,“据数联想格”就是这样。如《送粮车》中的一段:
第一声鞭响,马啸咴咴!
第二声鞭响,马蹄腾空!
鞭子响过第三声,只见马蹄起处,如同一串火流星。
数字变化,想象也变化,后一句都要比前一句更高更深更广更美!
四,有“格”是为了“破格” 。
写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先从格学起,学了格,有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就可以破格而出,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了。无数学习写作者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但必须记住:要破格,必先入格!不入格、永难破格!
----完---
第二讲 声音辨析
常 青
写作,千文千意,万文万形,这是因为生活本身变化无穷。要写好文章,就要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但观察,不是随意的。从写作训练的角度提出的观察,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写作的要求来进行的。所有正常的人,在生活中,从外界接受的信息,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的通道输入,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观察是认识的基础,同时,声音、颜色,味道、形状、触感中的冷热、滑涩、软硬等又是写作中表现事物的元素。以上两个方面,天衣无缝的,绝妙的吻合在一起。这就为我们的观察训练提供了崭新的,有效的途径。
一、声音辨析
世界是一座充满奇妙声音的音乐堂。潺潺的流水,婉转的鸟语,粗犷的狮吼、哀哀的鹿鸣、起伏的忪涛、连绵的蛙鸣……。鸟兽虫鱼,风雨雷霆、野鹿奔马,江河湖海,无不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参加宇宙间的大合唱。
声音是表达事物的基本元素之一,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了蟋蟀弹琴,蚰蛉低唱,鸣蝉长吟、美人蛇的脚步声、蜈蚣的飞出声;学生放开喉咙的读书声.老师的喝斥声等八种声音。古诗中写声音的诗句就更多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月落鸟啼霜满夭”、“荚蓉塘外有轻雷”、“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提高写作能力,不能不对声音进行辨析。写作上的声音辨析,比物理上的“声学”要广泛得多,除注意声速,声距外,要清晰区分声音的类别,体会声音的感情色彩,掌握声音的变化。
声音类别辨析格
A,类别与举例
1 长声例证
①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②工厂里汽笛长鸣。
③她爬在儿子坟上仰天长嚎。
2 短促声例证
①咚咚咚,一阵短促的敲门声。
②嗒嗒嗒,大街传来一阵马蹄声。
③“快,快,快救命!”江岸上响起短促的呼救声!
3 清脆声例证
①“砰,”深夜里传来一声清脆的枪声。
②她有银铃般清脆的嗓音。
4 沙哑声例证
①他嗓音沙哑,象公鸭叫!
②他象刚学叫鸣的公鸡、嗓音沙哑。
5 哄亮声例证
①钟声嘹亮。
②欢声雷动。
6 轻微声例证
①蚕吃桑叶般沙沙地响.
②枕下的手表发出轻微的秒针走动的音响.
7 若无声例证
①昨夜小楼雪无声。
②春雨润物细无声。
③杨花扑面细无声。
8 杂乱声(三声为杂,四声为乱)例证
①大街上人声吵杂,这里喊“冰棍”:那边喊“鸭梨”,汽车,自行车都以自己独特的声音加入这个大合唱。
②散了会,只听咳声,赞叹声,笑声,啧啧声随人流一齐拥了出来。
B、作业设计
①阅读求证:请你在阅读中,找出以上八种声音的八个例子。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