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团队优势,回归课本、回读高考题、重积累,向课堂要效率,向准确、规范要成绩!

作者:佚名  时间:2011/11/1 21:41:10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94
  还有一个有意积累是对错误的积累,很多学生不重视这一点,我们要告诉学生,一定要总结自己在知识或解题上的错误,发现后及时补救。一个优秀的学生是不能在同一地方出错的,不能错也错不起。
  同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每天在完成了老师精心选择和整合的对点训练题后,抽出十几分钟来阅读和积累老师给他们整理的“考前抢分必备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分三类,一是博闻强记,包括容易误用的成语、近义词,常见的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等;二是素材必备,包括热点事件或热点人物,对这些事件人物的深度分析及适用话题;三是范文必备,选文均是近年高考中各类型的优秀作文及点评。
  平时我们总听到有学生问怎样才能提高作文分数?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一定要创新,不仅要有创新的结构,创新的角度,更要有创新的材料。我们要告诉学生要考上本科线,作文仅仅字句顺、有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到现在我们能及时做到的就是材料出新,材料出新的效果可以立杆见影。而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到现在,作文的材料满眼都是爱迪生和牛顿,或是司马迁、鲁迅,这些材料不是不行,而是太老没有新意。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出现了那么多热门的话题,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每天都有新鲜事,都可以拿来当素材。高考前把握住一些鲜活的好材料,到时候会迁移会运用就够用了。
  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腾讯和马化腾,创立公司仅仅11年的时间,创业时不到三十岁的马化腾如何把深圳一间普通的公司发展成全球受人尊敬的50家企业之一,马化腾荣登富人榜的第五位。腾讯的发展史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去思考的地方,是一个非常好的写作素材。
  但就这样的素材很多同学看到,但是不知道怎么用。进入高三后,我们要求学生每周积累一篇时事或时评,并附上自己的看法。我们不断叮嘱学生,高考作文素材要想出新,必须平时多做积累,看到什么热点话题热门事件,三言五语记下来,积累的多了,高考时就能成为好的素材。
  4. 保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学科难于与其他任何一本学科争时间,虽然我们不断强化学生认识“高考第一门,成功靠语文,高考要上线,语文是关键”这个我们铁一语文的学科精神,但是学生对语文的不重视现象无法真正改变。无论是晚自习回到班上巡查,还是早读前的时间,写语文作业或者看语文学科内容的学生少的可怜,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语文考前的一个多小时,还捧着别的学科的书籍。 所以,我们想提高语文成绩,就必须要保证好属于自己的教学时间,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在属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的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就必须在“有效”“高效”上多下功夫。
  三、夯实基础,加强解题思维和考前审题答题训练,向准确、规范要成绩
  对于考试来说,答题无疑是最重要的。越到高考我们越要重视基础知识和思维训练。现在很多学生丢分多是在基础知识上丢分,基础知识的巩固一定要渗透到每一天的训练。特别是在高考的冲刺阶段,进行规范的审题和答题训练,还可使他们的高考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1.答题的基本要求——规范、清楚
  规范:回答问题要按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不要随意作答。诸如分点要求、字数要求等显性要求要保证满足,并揣摩题干后面的隐含要求。此外还要求学生懂得分析历次考试中由于忽略了规范而失分的原因,并掌握常以下五个见常用的规范答题的要求:
  (1)表述思路要清晰:分点分层,互不纠缠,眉目清晰。
  (2)多问答题应有界。对一题多问的题目,答题时多个答案界限应清晰。
  (3)能用术语尽量用术语。
  (4)答案应有“要点”意识。
  (5)答案还要有“文本”意识。
  清楚:指写出的答案要点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表意明确,不写错别字,书写好认,卷面不乱。作为语文试卷,特别强调不写错别字,语句无语病。比如,古文翻译标准就有“达”——句子通顺的要求,如果译出来的语句不通顺,就可能造成无谓的失分。
  2.掌握两种重要的准确答题方法
  (1)关键词答题法
  语文的许多主观题都是“采点赋分”,其实是“采关键词赋分”,考生只要能把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答出来,就会给分。我们就要让学生掌握各个考点的关键词是哪些。
  比如,对于古代诗歌来说,情感分析题的“关键词”就是诗歌中能揭示感情的词;分析技巧题,关键词就是所有技巧的名称;形象题,关键词就是那些人物、景物。
  (2)分点答题法
  这一方法多用在现代文的简答题中,分点陈述答案,既有利于得分,又利于阅卷。但在指导学生作答时,要注意:分点的角度应有变化,不能只是相同内容的简单相加;不能随意分点,或者滥用。有的同学为了得分,把所有能写出的点都写出来,6分题写了8个点,似乎让阅卷老师做选择题。虽说阅卷“认对不认错”,但这样的答案也会让阅卷老师产生反感,被认为是缺乏基本的概括能力,因而扣分。
  此外,思维的训练往往不仅被学生忽视,而过去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同样重视不足。大家知道,语文的阅读理解和对问题的分析表达能力,会辐射到所有学科对题意的理解和把握。就拿最简单的审题来说,很多学生丢分的原因不是看不懂诗文,读不懂材料,而是忽视了审题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同学卷子写得满满的,但是却没得到几分,原因在于根本就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忽略了审题这一关,结果当然是答非所问。比如,一模考试中有一道语用题,要求学生以电视台记者的身份用电话的方式向一位中学校长发出口头邀请,询问该校长能否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很多同学忽略了材料中“口头邀请”这一文体要求,写下的答案第一空是这样的:“尊敬的蔡子敬校长,您好!”连名带姓直接称呼别人已属不得体不礼貌,在称呼前加上“尊敬”二字,也显然违背了口语特点。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它其实已经涉及到一个思维的过程,我们在今后的备考中就应该严谨科学地研究这些。高考考场上答题时,准确与正确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高考答题是按点给分,答题时答的方向对了但是不准确,还是会被相应地扣分,答准确和答正确根本不是一个层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基础掌握牢了,思维训练活了,高考时才能转化成考试的能力,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以上是我们铁一高三语文备课组在过去一个学年备考工作中一些做法,希望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更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导。2011学年已经开始,在新一年的备考中,我们将发扬铁一高三备课组团结合作精神,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和备考对策,用实际行动给向学校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这份答卷上写上去年我们备课组在学校团拜上演唱的那首歌的歌名——语文最给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