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

作者:张太华  时间:2012/4/19 15:53:31  来源:芳华岁月668原创  人气:619
  【摘要】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了高效课堂的培训,也听了很多令我难以忘记的课,究其原因,这些精彩的课堂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课前有一个精彩的引入。因此,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应该抓住学生的眼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才会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
  【关键词】高效 教学情景 求知欲
  【正文】
  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工作,我发现很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语文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总认为自己从小到大都在和语文语言打交道,觉得没有什么高深的探究。加之,长期以来,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单调和死板,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现就如何进行课堂引入谈谈我的观点:
  一、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的是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得到自主、自由的发展,使学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此外教师要以民主化的教育培育一代有自主、自强意识和民主思想的新人。只要这样,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动脑筋,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发现问题,集思广益,才能够取得学习的进步。
  二、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就是一首欢乐的乐曲,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可以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我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学习《背影》一节内容时,老师在课前就做好了准备工作,课一开始,这位老师播放了一段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学生们看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心情显得有些沉重,感恩的念头油然而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加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较好,学习效率非常高。课后听这位老师讲,平时最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在这节课上都在积极回答,表现非常突出。
  那么,有那些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一)、用具体的实物引入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产生深刻记忆,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知识就是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比如我在学习《化石吟》一节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了化石标本,在这节课上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积极性,学习效率自然很高。
  (二)、由故事引入
  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语文知识有关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的听这个故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讲一则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会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由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常识引入
  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观察到的现象或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有的现象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上当老师提出来后,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学习积极性出就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内容时,往往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时都会感到头疼,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引入的: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晴天还是阴雨天呢?为什么?”同学们自由发言后,我例举几种不同的天气现象,然后请学生选择你最喜欢的天气,并说明这样的天气,天上的云是什么样子?学生们很快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说明原因,由此而引入看云可以识别天气情况,并在实际问题中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轻松,很快就掌握了有关知识。
  (四)、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多媒体导入新课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那么,多媒体教学的导入方式会给学生带来那些好处呢?
  首先,多媒体导入能营造氛围,激发热情。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形象,鲜明的色彩,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吸引了学生。这不仅营造了学习氛围,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多媒体导入联系实际,活化内容。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还比较低,他们认识世界以直观形态为主,教学课件联系了实际,活化了内容,使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新知识。
  最后,多媒体导入能拓宽视野,提高效率。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对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语文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语文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语文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向往着学习,向往着本学科。
  四、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实践性内容,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开展高效课堂,要求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带动学习基础差的同学一起学习,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达到学习的目的,共同提高成绩,结果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结语】
  总之,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引入,对学生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引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引入教学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增强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