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撩动语文学习的心弦

作者:墨臻  时间:2012/5/24 23:54: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84
  语文教学美不胜收,因为它的知识宽泛,内容博大精深。经过几年的教学历练,对于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方法都基本掌握。所以,今年教学生时,有了很多的巧思,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欢乐和效率。付出总有回报,在一个个巧思中,加强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就像大海里的一个个浪花,虽有大有小,但因为是自己苦思得来的,或是灵光一现拾得的,所以很是珍惜。在这些小巧思中,较为成功的是,快乐惩罚,反行其事、“逼”上讲台。
  一、“快乐”惩罚
  惩罚,是一个无可避免有极其明感的字眼。其实,很多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不是不会,尤其是语文,而是忘了。那么,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莫过于让他们主动改正。最有效的措施一是激励,一是惩罚。
  激励有很多种方法,也较容易,而惩罚却让人头疼,轻了不关痛痒,重了学校社会不愿意。更可怕的是学生产生抵抗情绪,更不利于教学。所以,在某个晚自习,我灵光一闪,一个巧思跳了出来——以“夸”代“罚”。
  以“夸”代“罚”即让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或不会背书的学生,在语文课前,在全班任选一位同学,在讲台上夸奖三分钟。
  这个方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训练他们的口才,还能增强学生间的感情,更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可谓一举多得。
  果然,学生听到这个惩罚措施后,都很兴奋,一致接受。实施这个措施再提问学生时,不再有“打电话”的现象了,所有的学生都很“幸灾乐祸”地看着被提问的学生。而且,作业交的出奇的整齐,早读背书出乎意料的“疯狂”。在惩罚学生时,所有的学生都充满期待。后来因祸得福,发现了几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实际上却是颇有演讲天赋。
  二,“巧”布作业
  布置作业是一件让老师头疼学生烦恼的事,尤其是在周末放假的时候。而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在周末布置作业时,我用了一些小“妙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高中学生虽然看见作业还是心情烦躁,但是他们已经很懂事,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可以对学生循序渐进或者反行其道,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愉悦的完成作业。
  一次周五学生放假,看着学生兴奋的表情,没有谁想着学习,我想,这个时候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肯定很烦,所以,我就改变了策略。先提醒学生回家小心,在家干些活,给父母进进孝,学生都兴奋地答应,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学生心里的软肋,这时,就我顺势该换了话题。
  “回家后,哪怕是做做样子,也要学会习,要不然父母不高兴。”
  “是。”学生深有同感,表示同意。
  我接着说,“既然是学,就不要做样子,真的学一些。”
  学生都笑起来,还夹杂着很多叫好声。所以,布置作业时,学生很配合,周一回来,也完成得很好。
  这样循序渐进,让孩子们从心里乐意接受作业,所以才能完成的很好。
  随着高考的接近,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各科都不甘示弱。又是一个周五,上课前发现学生都沉闷地整理各科试卷,再布置作业,学生一定更沉闷。
  所以,下课时,我特别强调:“语文没有作业,谁要想学习,自己想办法!”
  学生又都笑了,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周一回来询问了一下,学生大部分自带了语文资料,并完成的很好。
  所以,老师讲话换一种方式,少一些沉闷,多一些“妙招”,给学生一些新鲜的东西,让学生心情愉悦,在快乐中学习!
  三“逼”上讲台
  说起背书,又是一件不可避免又让人头疼的事,尤其是对我们这些程度不太好的学生。语文有大量要背诵的课文,学生背诵兴趣不高,老师提问难度较大。常规的就是早读学生背书,老师来回转转盯盯学生,敲敲跑神的,喊喊打瞌睡的,抽查一下不同程度的,最后齐背一下全文。收效不是很大,里面有滥竽充数的,有一部分当时记住了,过几天就忘了。关键是学生对背诵没有了兴趣,甚至感到了厌烦。
  通过了解学生和高三语文课程的安排,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方法:“逼”上讲台。我们每周由两节晚自习,分别在周一和周五,而高三的一轮大复习,就是复习课文,相对于做题,背诵更是一个重点。所以,我将晚自习作为了提问背诵时间。
  提问方式是,学生上讲台背诵,老师随机点名,每个人都要上。学生上讲台背诵,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让学生因为担心丢面子,而很用心地背,课文记得牢固很多。像我们学校,学生一般是不大上讲台的,更别说上讲台说话,所以一听要上讲台,既紧张又兴奋。每个人都会提问到,所以都不会抱侥幸心理。学生背诵热情高涨,第一篇背诵,有特别紧张的学生,但没有不会背的,效果很好。
  全面提问两次后,第三周改变方法,鼓励学生自己上去背,对勇敢的给予很高的评价和鼓励,慢慢的,学生都开始抢着上。第五周,背诵古诗词,增加背诵难度,圈定若干首,老师随机提问,或学生自己任选一首背诵。后来学生踊跃背诵,竟形成了一种竞赛,看谁背得流畅,看谁背的准确,看谁背的诗歌难度大,你背《春江花月夜》,我背《琵琶行》,下一个学生就背《蜀道难》。
  “逼”上讲台,让学生早读背的都很疯狂,重拾了背诵热情,对上讲台很感兴趣,自己背的舒坦,听别的同学背诵时很愉悦,在快乐中,让语文学习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一个个小小的“巧思”,撩动了语文学习的心弦,荡起一圈圈涟漪,这涟漪就是学生的兴趣和快乐。笼罩在这种快乐的氛围下,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让我们努力备课,巧用心思,发明一个个的“妙招”,把语文学习变成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