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刍议
作者:湖北省郧县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毕宏伟 时间:2012/11/21 9:55:45 来源:鸿是江边鸟原创 人气:630
以前我参加评课的时候,常常听到同行谆谆告诫执教者:“课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环环扣紧。”“要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似乎只有这样的课,才是高效课。我听了以后,总觉得有些疑惑,一节课45分钟,教学环环紧扣,对学生步步追问,这样的课堂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好处吗?这样的提问能提高教学效果吗?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高三生活,在紧张有序的课堂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语文课堂。因为语文老师一上课并不是急于讲解课文内容和知识,而是先来一个笑话活跃课堂气氛。课中老师讲得也很少,不像其它课堂上,老师总是讲个不停。总之,我们当学生当时感觉很轻松自在,而且每次语文测试成绩也很不错。现在想来都有点留恋。因此我本人认为一堂有效的课,就是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乐于接受知识的轻松、自由学习氛围,然后在指导学习方法,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乐于主动学习,也只有自己深钻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身的。
一堂有效的课,就像构思的一篇“散文”。一篇优秀的散文,其所涉及的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材料都可以为作者所自由驱遣,但却始终为突出主题服务。一堂高效的课也应该这样,只要教师能够紧紧抓住学习目标,真正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尽管“放荡”开去。执教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学方法又岂止是“精心设计提问”一种?我们太需要自由自在的“散文”化的师生课堂生活,因为其中的深层内涵是师生人格上的互尊互爱,是师生情感上的相互依恋和关怀。
动辄就强调“精心设计提问”,其实质就在于教师没有正确的学生观,总认为自己手中握有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不太放心学生的能力。所以,“我”要问“你”,“你”得跟着“我”的问题走。这样的课堂,封闭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毁伤了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心态的开放、教育方法的开放、学生心灵的开放都将随之湮灭。我们来看一下“聪明”二字的构成,就应该知道如何才能教出聪明的学生。先看“聪”字是由“耳、双眼、口、心”构成,“明”字是日与月构成。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老师要想教出优秀的人才,就要寻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而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做到“六个解放”:一、解放学生的耳朵,让其听进各种声音;二、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其能独立思考;三、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其能自己看书;四、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五、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其能自己干事;六、解放学生的心灵空间,让其能乐山、乐水、乐生活。还要日积月累的努力付出,方可培养出聪明的学生。那么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还给学生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可这一点我们老师做到了吗?若没有,就不要谈什么有效或高效教学。
要营造轻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先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设计提问,而是要改变旧观念,要“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共情”,考虑学生在教学进程中的思维运动线路和质量,考虑自己如何做好学生的“向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只是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积极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然后考虑下一步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包办。唯有如此,课堂中“教师思维开放,学生思维开放,课堂开放。”,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其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活力。也只有这样“轻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才能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和盼望,课中有一种享受和满足,课后又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回味和留恋。
前面是我对有效课堂教学的个人见解,如今提倡课堂教学要想有效,首先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也就是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其次要重实效。即“注重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关注过程。”在课堂上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应该是老师少讲,多点拨、引导。采取共性问题,课堂共同辅导解决;个性问题分层解决,因人施教。比如说:对于“尖子生”要重在辅“能力”,对于“中等生”要重在辅“基础”,对于“学困生”要重在辅“信心”。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最后课堂教学还要有创新。可以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等,有创新才能有提高和发展才会更有效。老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发展自己,这也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新目标。也只有能创新的教师才能教出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