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作文点评解析1(北京、安徽)
作者:佚名 时间:2013/6/7 15:55: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5609
主持人杨松涛:所以现在我们就请王老师带着他非常独到而且非常有经验的眼光一起来带领我们看一下、扫描一下2013年今年高考各地的作文。
先来看一下湖北卷高考的作文。今年湖北卷是非常非常少的出了一道应该说是话题作文,话题是“上善若水任方圆”,在下面有一段小文字,说的是用装鲜牛奶的盒子和装矿泉水的瓶子、庄酒的瓶子做比较,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这个是不是按照命题人的思想方式我们来作文呢?
王大绩:首先前面给的材料是一种提示,而不是一种限制,所以我们看到给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看到题目中的启发,有哪些地方你是没有想到他帮助你去把它完成你的联想和想像的。但是这个题目是很明确的,就是以方圆为话题,如果对房源不太懂,前面加上一种解释,各种器皿有方的、有圆的,最后他说的不止器物这样,人生也是这样,就是有一个事物联想到人生,甚至可以想到整个社会也是这样。所以后边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吧,该方的地方方、该圆的地方圆。实际就是生活中的两种态度,应该怎么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个题就是在谈人生、谈社会。但是你必须是以方圆为话题,你是在方圆这个题目中去演绎表达你对生活、人生的认识。
我觉得这是今年非常好的一个题目,好就好在他给同学的思维的原点和踏板,或者说明的窗口是清晰的,必须透过方圆这个窗口来看生活和人生,而不是模糊的。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前面的解释,有点解释的不特别贴切,例如你装什么是方的、装什么是圆的,我觉得主要不是因为装什么东西,而因为这个盒子往往是纸做的,瓶子往往是玻璃或者是塑料的,就是往往是它的材质决定它是方和圆,所以这个解释装什么有点勉强吧,但是这并不影响写这个作文。
主持人杨松涛:所以我感觉湖北省今年的命题给考生来说,应该说指向性更明确,给他们的感觉就是我比较有谱,我知道一拿出这个题目我该从哪个方面来写,方和圆是一定要涉及在其中的。
王大绩:对,就像跳远一样,跳远前面的踏板得是清楚的,一脚踏到上面腾跃起来,前面是模模糊糊的一个踏板,而且很多模糊的语言,使得进一步的模糊化,学生就战战兢兢,所以大家就怕跑题没跑题,说我怎么样,老是牵扯到这里,实际考的是写作能力,现在大家注意力全放到读题上去了。
主持人杨松涛:所以现在有一些材料作文把材料会给你写的很长,然后你读完之后很多时候好像在第一时间找不到一个特别明确的一个点要切入它,就是想找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他不太能确定我具体是应该从这这一段文字当中的哪一段来切入,有这样的情况吗?
王大绩:是啊,都是这样。好比,他都说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或者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那这个材料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比如北京这个题,面对手机这件事,科学家有他的看法,文学家有文学家的看法。科学家说,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这个科学家问。文学家说,我想手机会感到不可思议。科学家同意,但是科学家说了,他认为爱迪生他觉得手机不可思议的地方是信息时代,是掌中电脑,是它丰富的功能。文学家从文学的角度进一步引申,丰富了功能可能促进了交往方式、情感、观念意识等等,这些也是爱迪生想不到的。这段对话,后边说的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其实他们看法是相同的,都觉得是如果说过去的人看是不可思议的。实际反映的是生活的一种变化,就是在爱迪生是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但是他在现代因为生活在发生变化,所以他在现代中会有很多他认为不可思议的,就是在历史中传统里边人们不知道的但是在现实中出现,但未来还会出现很多东西,生活就在这样发展。实际上科学家、文学家他们谈的共同点,就是都看到了生活的发展变化。
这个题目说引发你什么样的想像和思考?想像和思考不就是生活在发展变化嘛,不同于是在不同的层面中看发展和变化,发展变化是什么呢,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算不算含义呢,因为已经完全从材料本身逃脱出来了,由表及里认识它的内在含义了,把它抽象化了或者把它哲学化了,从哲理角度来认识了,咱们看所有的才来作文是不是都是这么一个含义呢。但是如果允许你不要脱离材料含义,或者你谈别的,你拥护科学家的、拥护文学家的,也可以,也是丰富多彩,允许的角度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阅卷里面一定要说哪个是最好的立意,或者必须文学家才是最好,或者必须科学家才是最好,或者辩证的看他们是最好,是一个侧面、一个片面、一个角度嘛,都没有涵盖整个材料。
整个材料,任何一个作文材料都离不开生活,都是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我们生活在这样发展,历史形成传统,我们经常也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任何作文题目都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我们只有在生活发展变化中看这个题目才具有意义,不然我们就人事部到题目的意义。今天我们之所以看科学家、文学家他们的不同谈话,我们是在生活的发展中认识这个问题的,其实科学家、文学家本身也是在生活的发展中,他为什么想到爱迪生呢,不就是生活在发展变化嘛,也是这么来认识这个问题。
主持人杨松涛:王老师,如果还就北京今年的这个作文题来说,假如说有一个学生他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是从文学家的角度说我赞成文学家这么说是对的,或者说我只觉得科学家这么说我同意他的看法,如果说他只偏其中一方,这道作文题老师会不会判他题目有一些片面?
王大绩:我觉得会有一些的,因为这个题目对前两年的背景题还是做了限制,我想这点也是命题人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前面说的很清楚,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他首先强调的是他们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想像和思考,而不是科学家的看法或者文学家的看法引发了什么,而是他们的不同看法,所以你需要对他们的不同点有所认识,其实不同点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同的,一个科学家的角度,一个文学家的角度,一个理性的角度,一个感性的角度。
后边又说引发你什么样的想像和思考,这个想像和思考可就没边了,不谈手机的事了,任何都是在发展变化,手机发展变化只是发展变化中的一朵浪花,咱们就说手机联系最密切的,如果你没有卫星手机也没用。
主持人杨松涛:没信号了,对。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