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落尽显本色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中学 张咏梅  时间:2013/11/3 17:22:55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91
  拿散文教学来说,对我们初中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散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其教学的标高仍然是积累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情致。2011版的新课标强调了老师的作用,散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其“好课”的设计,标准之一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课文设计教师指导下的充分有效的学生活动。余映潮老师上的《云南的歌会》就是个极好的例证。教师研读课文是设计一堂好课的前提,余映潮老师备课都是先写论文再进行教学设计的,我觉得这样做令人佩服,论文析读对写教案有好处,可以帮助自己深入探究课文,课备好了,论文也完成了,可谓一举两得。余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他设计的《散步》六种教学创意,创意之一:老师给出阅读建议,包括文意理解,课文朗读,美点欣赏三大环节;创意之二:朗读,微型话题讨论(设计几个微型话题,学生讨论,形成“讨论稿”),结构欣赏等几个步骤;创意之三:朗读,一句话诗意地概说课文,《散步》句典编写,形成句典来赏析美句;创意之四:读课文,学写作(巧取片断——节省笔墨,开头突起——迅速入题,中间纡行——一波三折,结尾峭收——诗意升华,穿插点染——景物描写);创意之五:读课文,学写作(中考作文指导——轻点、解说、穿插、略写、详写、深化等规律探微);创意之六:品情,赏景,析意三大环节,主要是品析能力的训练。余老师设计的这六种教学法,首先是目标精简,每一课都是选一两个角度来设置合适的目标;其次,每一种设计不但有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还有引领学生深入文本的巧妙设计;再者,每一课的设计基本不雷同,各有各的个性,堪称同课异构的典范。假如不是把文本吃透,深究透,是断然设计不出这么多的教学构想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而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想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我希望自己能多向名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让自己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有自己的个性且行之有效,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生动更高效,上课变得更自信更从容。
  三、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这个要求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来,这是我这次培训的又一点感悟。其实这不是谁的创新,古人早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作为语文老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义不容辞。相信很多老师在平时对学生是有要求的。曾经有位老教师跟我说过,上文言文的公开课过后要重新上一遍的,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学生什么也没有记下,她平时上课要求学生记笔记很严格的,学生的成绩也不错,可是开公开课时,纯粹是表演了,学生可以整节课不写一字(这不是个别现象)。我听过很多公开课,从没有老师明确指导或要求学生记笔记的,甚至动笔的时候都很少,通常是热烈的讨论为主。好像有一位前辈说过,公开课就好像时装表演,生活中没有谁天天穿着时装,但是表演的价值不可替代,不能因为生活中大家不穿时装,就否认时装的价值。细品这句话,我还真不敢同意,课堂教学与时装表演还是大有差别的。因为,教学面对的是求知若渴的、人格并不完善的学生啊。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知道为什么,公开课常常给人的感觉很假,假了,还学什么?从专家到老师到学生,似乎习惯了这种表演。我相信他们多数会像那位老教师一样,表演之后是平静。只是这次的听课活动是破天荒第一次,先是余映潮老师在上《云南的歌会》时讲到文中美点,他概括了:情景交融之美、线索贯串之美、以景衬人之美。。。。。。他声音朗朗:请做笔记!到后面一节课,他又一次提出:请记下来!甚至批评有的学生“呆呆的”坐在那儿,为什么不记下来。后来又听到王君老师在课堂上多次提醒学生做笔记。听着他们的毫不做作的课,真是如沐春风,豁然开朗。我心中震撼:是啊,为什么我们的公开课总是“演”,而不能好好地“上”呢?多少公开课在虚假地从头演到尾,热热闹闹,精彩纷呈,课件漂亮,板书新奇,从不要求学生记什么,从不批评学生什么,表面上的完美无缺掩盖着诸多问题。比比名家的课,我们到底缺什么?想起陶老的名言,我们语文老师担当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传授语文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啊。我们为什么不在真实质朴上,精湛设计教学内容上下点功夫,不假雕饰地展现自己的教学美呢?
  有人说,好好记笔记就好像是往粮库里储蓄粮食。我常常对学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当时听着很懂很明白,但是不能保证一直会记在心里,所以还是记下来,便于巩固复习。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有的学生上课听得清楚,而课后却糊涂起来,其原因在于人的记忆呈曲线状,忘却是自然的。让学生明白了道理,再教给他们圈、点、批、注、摘、记的方法。我觉得语文课上不需要准备笔记本,记在课本上恰当的地方最好。就像我备课,我的旧书比什么都宝贵,因为上面有我备课的笔记呀。我相信学生也是一样,试想,到复习的时候,若面对空白的书本,脑子里会有什么呢?又会有什么样的复习效果呢?所以在课堂上,重点的内容教师理应提醒学生要记下来,养成习惯就好了。初中学生正处在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如同吃饭,课堂里,教师给学生烹饪一顿怎样的美食,我们南方人米饭是主食,每天必吃,那就相当于听说读写吧;至于菜肴,要有变化,那就相当于个性化教学设计下的学习时空吧。不吃主食,长期下去肯定营养不良;菜肴无变化,肯定影响食欲,长期下去,也会营养不良。浮华褪尽,本色语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渴望的语文教学境界。时值深秋,语文仿佛是清清亮亮,悠悠远远的一首歌,撩拨教者的情怀,我愿永远醉在它的天籁里。
  2012.11.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