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及备课常识

作者:不详  时间:2013/11/30 16:34:3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568
  要点:明确文本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段并找出相关的语句(段)进行简析。熟悉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并能用现代文表述。
  (四)、拓疆远航--综合运用与创新(板书出对文本的质疑、体会及相关创作)
  (1)、文章的体裁及表达概述
  1、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2、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描写的作用是: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B:描写的要求:a、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 --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b、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 c、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d、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美]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3、抒情:
  A: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作者对事物的感情。
  B:间接抒情: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过程中渗透作者的感情。
  C:主要方式有寓情于事和寓情于景两种。
  4、议论:
  A:在记叙文中,议论是由叙述和描写引发出的对事物的感想、认识和评价,是在关键处的画龙点睛之笔。
  B: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议论,通常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组成。议论的过程即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
  5、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我的体会:(陈述总结也可以用问题的形式让小组讨论)
  1: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上分析作品人物,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2:意境的创设或意象的呈现:谈谈作者是如何达成情景交融进而营造意境的,通过什么样的艺术手段创造意象的;
  3:联想对比:与其它作品中的人、事、环境、从表达技巧上作出比较;
  4:文本的思想内涵在当代的教育意义(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或二者兼有)。
  (3)、我的批评:
  1:我来淡淡文本的整体构思:指体裁、题材、表达手法的选择及语言的组织和完成;
  2:值得借鉴之处:我欣赏的人物、意境意象及字词句段等并说出理由;
  3:我不满意之处:文本的遣词造句、材料组织的不足之处或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等;
  4:我看文本:从想象、构思、感情、意境、语言和气势等任一方面进行评价。
  (4)、我的创作:
  1:我会如何构思这篇文章(或举例相似题材结构的文章作比较);
  2:仿写文中精彩句子(朗读,与同学分享、评议);
  3:我的作品(读后感、随笔及仿写的诗词或片段)。
  要点:能进行人物分析、提出问题(质疑)和创作(随笔)练习。
  【效果与评估】
  通过实际运用,语文课堂上答案不再是惟一,学生拥有了自主思想的权利;语文课堂上不用再等待老师的金口玉言来宣判他们思考结果的生死;语文课堂充满了新奇的变数,他们成了把握课堂进程的主导者;语文课堂上涌动起不羁的思想,闪烁着灵性的火花;语文课堂上沉默生变主动了,调皮生变可爱了;仿佛有一支点石成金的手指,让一切的灰暗变得有了迷人的光彩,有了无可言表的灵性。学生改变了坐等现成的心态,他们在积极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求知的兴趣。
  此时,教师不再是学习的灌输者而是全面的监督者和人生的引导者,这促使教师必须要有更全面的学识素养,能够随时为学生决疑解惑。表面上教师在课堂中是轻松了,但实际上是更有压力了,它要求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