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背诵插上翅膀

作者:佚名  时间:2016/4/26 9:15:2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498

  十六七岁的年华太绚烂了,同学们在一路欣赏美景,感受成长快乐的同时,可曾因需要识记的内容太多而苦恼,可曾因记忆力大不如前而惶恐。其实,你不用惊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12岁之前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阶段,之后稳定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又会衰退。现在你的记忆力尽管比中小学的时候差一些,但相比整个人生,还是很有优势的。如果遵循记忆的规律,运用适当的方法,那无疑就给背诵插上了翅膀。老师教你几招,你照做了的话,会比以前都厉害。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因素影响识记的效果,其中识记的目的、学习者的态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背诵方法等对识记的效果影响最大。这其中,识记的目标老师每天都有告知,你可按时完成了?如果没有,可就是学习者的态度有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于同学们自己,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至于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此不做赘述。
  接下来,老师就和同学们聊一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背诵方法。
  理解是识记的必要条件。心理学根据识记者是否理解识记材料的意义,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以《氓》为例,若你理解了《氓》的内容,并且依据一定的思路识记,那就是意义识记。如果你对《氓》没要理解,只是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逐字逐句死记硬背,那就是机械识记。研究表明,意义识记的效果要远好于机械识记。你发现了吗,默写课文的错别字,绝大多数是我们不理解课文内容所致。更重要的是,情景式的默写填空也建立在意义识记的基础上。给背诵材料赋予一定的意义,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一直都在做,如果你不能理解,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背诵材料赋予意义。知道了意义识记的重要性,你能尽量按照一定的理解去背诵吗?
  说到识记方法,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个人,他就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对识记的研究成果,便是百年来被广泛引用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读图可知,识记后的不同时间里保存量是不同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的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的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提示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不复习的乙组的遗忘平均值要远高于复习了的甲组遗忘平均值。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及时复习的重要性,仍然以《氓》为例,周一默写了《氓》,周二背诵《采薇》之前,你能主动先把《氓》复习一遍吗?周三早读你能再复习一遍吗?又或者,每节课的课前小读,你能认真的和大家一起背诵已经背诵过的内容吗?在知道了这样做的心理学依据之后,我想你一定会做到的。
  另外,背诵时单纯的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应该在课文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要积极的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的时候再打开书去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长,错误也少。这种背诵方法叫“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最后,简单的活动也是有助于记忆的,比如背诵时在草稿本上书写较难的字词句,比如可以同桌两人互查着背,比如小组内部进背诵竞赛等。
  想让背诵飞起来的同学,就按照老师教你的开始行动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