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骨气,永存我心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题记
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不乏有傲骨的儿女。骨气是一个人可以在他人面前刚正不阿地挺胸抬头的资本。我们中华民族上至尧舜,下至当今,依然有着坚贞的骨气。
东晋后期大诗人、文学家陶渊明到彭泽当县令,寻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这次派来检查的督邮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的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最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这何尝不是一种骨气呢?
南宋文天祥哪怕战败被俘,左右官员都命他行跪拜之礼时,他依然没有拜。崖山战败后,文天祥并不被那宰相官职和荣华富贵所收买,也不为那严酷考验所屈服。他死前,监斩官告诉他回奏能免死,但他却宁死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何尝不是一种骨气呢?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谭嗣同之口。清朝末年政局动荡,内忧外患。统治者昏庸无能,一次次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列强贪婪地侵略中国,强行打开中国大门。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一谭嗣同却为了国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骨气呢?
在美国运来一批面粉要“救济”中国时,朱自清和一些学者在一份宣言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坚决拒绝美国的“援助”,不领美国的面粉。当时的朱自清正患严重的胃病,身体非常虚弱。两个月后,朱自清因贫病交加去世。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这何尝不是一种骨气呢?
在百花凋零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风雪中。“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梅花的傲骨不也正是我们中华名族一种骨气吗?
骨气是中华民族永不衰败的精神。心有骨气者,不为金钱、名誉、地位所迷惑心智;心有骨气者,为了让名族觉醒,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心有骨气者,不畏权贵,劈波斩浪傲立于成功之巅!
两千年前,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精神永不颓落。
让我们用铮铮铁骨铸成华夏的脊梁!让我们把华夏文明传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要挺起华夏的脊梁!
教师评语:“挺起华夏的脊梁”,中华的文化就是“华夏的脊梁”,作者列举了从古至今的名人事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结合,论证有力,感人肺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