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早已结束阶层分流的历史使命

作者:佚名  时间:2017/6/10 19:22:1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430
  5、高考这件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高考这个东西,最初的目的是通过设定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里筛选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好的人。
  所以,考什么其实不重要,所有人都要去考才重要。发展到最后自然脱离了“检验学习成果”的意义,成为一个纯粹的筛选工具。而能否跳出既定规则看问题,恰恰是上等阶层和普通人的分水岭。我认识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人,很早就把儿子送去了国外。他对高考的评价,能代表了许多今天规则制定者既得利益者的想法:他说,自己不希望孩子参加高考。因为本质上高中应试就是为了消耗年轻人的精力,省的他们精力旺盛想东想西瞎折腾,目的本质并不是让他们学习,那点东西一年就能学完,剩下的反复训练只是kill time而已。王硕也写过类似的话,他觉得考试学习,只是成年人为了让年轻躁动的人消磨时间,不能像他们在《动物凶猛》那种日子里一样各种凶猛的闹事。我不完全认同这些说法,但这也有一定道理,回头想想,你高中真心学到什么对你现在的生活和工作非常有用的东西吗?那些机械式的重复训练,难道不是在白白浪费至少一年的时间?
  这些家长本身有很大比例是应试教育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又是社会规则制定者,所以反而更知道整个公办教育和选拔体系的症结在哪里。他们作为过来人,非常清楚这套体系的不合理性。?
  尤其今天考虑到人工智能的竞争,很多视野开阔的家庭已经开始质疑高考所代表的传统记忆式学习的意义,而倾向于认为:培养孩子沟通、对社会发挥影响力的能力更重要,擅长建立人和人的联系更重要。这种在性格培养上的投资,从长远来看,比之花上12年进行地狱般的应试训练,回报率其实要高的多,尤其在30岁以后。
  6、你生在古代就能改命吗?
  读书改命,在科举取士的古代,是有可能的,但是个缓步的过程,而且更是要通过好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完成。指望自己没人帮忙,直接读书做状元然后一品大员,概率太小,基本约等于做梦。?
  首先考试一次次过关,期间所花时间精力,非常人所能及也,外加客观物质条件和天赋禀赋,很多人在乡试就被刷下了根本到不了会试。
  殿试更是三年才有一次。到了出状元榜眼探花的阶段已经是中彩票般的概率,所以以前有种说法,出状元必定是祖上积德之人,可见其难度之高。大部分读书人都会在这一过程中被阻拦,然后成为进士和候补官员之后,还要拼情商和运气,跟对人,这中间更复杂,更辛苦,更难。往往一招棋错,全家流放。
  少数有幸成为1-3品大员的,往往也需在退休之前,用各种灰色收入在乡里买好大量田地,以求荫及子嗣后代(就这还未必能如意)。古代真正比较快速和有效的阶层跃升的办法,只有:
  1,通过婚姻勾搭有有钱有势力家的女儿,比如进士迎娶大官的小女儿,商人迎娶大官的庶出女儿,底层小帅哥勾搭无知地主家的女儿。但前提是双方不能差太多。或者
  2,认有钱有势家的人做父做兄,充当办事的人。
  读书从来都是不是改变命运和阶级的最快办法。
  7、高考的沉重,只是一个历史的异数
  我说一句不太正确的话:在今天的中国,投胎才在真正意义上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投胎”没你想的那么庸俗,这里面浓缩了一个人原生家庭所有资源的总和。一个人在20-30岁的生活质量是由其配偶的质量以及经济收入的多少以及工作的宽松程度,还有其家庭背景来决定的。
  而在今天的中国,高学历+没背景,只能保证不生病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找个还勉强算体面的工作,但是工作强度上的压力会直接抵消你的收入带来的幸福感。也许对于社会排序在倒数30%的家庭,高考依然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平等,概率可控的决定命运的方式。对于他们而言,高考可以决定一个底层出身的人,将来是会在办公室加班,还是在流水线加班,还是在工地上加班以及,加班能拿多少钱。但高考对于中国的富裕人家,尤其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社会资源掌控力的家庭而言,其重要性已经大幅降低。
  高考可能在过去有很大的概率决定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的起点,但是现在的起点已经不是一场高考可以左右的了的了。起点都决定不了,更不用说去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看看美国就知道了,人家考SAT,也就类似于我们的高考,也没见家长那么紧张,什么冲刺班、鸡血补品、借考试房,也没有见老美家长去封路,恨不得让整个社会安静下来,不能有一点噪声,深怕影响自家孩子发挥。
  为什么?因为人家一场考试没有被赋予这么沉重的意义,也不应该被赋予这么沉重的意义。我们的高考如此沉重,实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一个异数。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能够意识到:这种沉重也许是不正常的。
  换言之,上一代人当年鄙视我不似他们那么重视高考,和我惊讶今天的孩子考试前刷B站,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老古董思维,是用自己已经过时的奋斗观,去苛责那些已无必要的新一代人类罢了。
  一点结语
  读书这回事,只能说是今天成功率比较高的一个人生翻盘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很多人错就错在,认为只要读书好就能成功。然而现实往往给人以打脸。把高考看成“改变人生”甚至“一考定终身”,实在是长久不接触新事物的人才会有的偷懒想法。
  人生不仅是一场马拉松,更是一场绵延数代人的接力。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在今天只是给你增加了并不算太多的人生砝码,如果有,当然好,如果没有,也未必需要捶墙顿足。毕竟,一场考试能测量的东西本来就是有限的。至于高考本身,我认为高考已经完成了担当“筛选器”的历史使命,将来更多的只会用来反映阶层分化的结果,而不是充当阶层分化的工具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