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写作的升格技巧

作者:铅山一中 雷震宇  时间:2012/5/14 22:21:4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376
  有的高中生写起文章来看似洋洋洒洒,说理似乎头头是道,但得分情况却不如人意。尤其是写议论文,虽说没有跑题,但常因为材料与主题不能统一,或分析议论时重心发生了偏移,结果只能算是“基本符合题意”,在总分上整整降了一个档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有的是论点不当,有的是举例不妥,有的则是论证不力。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写作实践就以上几个方面谈谈议论文写作的升格方法:
  一、 论点不当类文章的升格
  许多同学写议论文常犯绝对化、片面化的毛病。前者使文章武断而缺乏亲和力;后者使文章偏颇不严密,经不起推敲。
  如在以“小议‘想得美’”为题的作文中,有一位同学写到“一个人,如果连想都想得不美,那么,你还能指望他做出一番“美”的事业来吗?想都不敢想,说白了就是缺乏理想”。这样的结论未免太绝对化了。又如说“想得美”,即有希望、有理想。拥有了希望、理想,就有奔向美好的动力,拥有了动力,就能不断奋斗,一步一步迈向成功。这里又将必要条件说成了充分条件。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观点正确,无懈可击呢?
  首先,观点要符合人们的是非观念,要准确而科学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揭示出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当然,人们对某个问题常常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往往不能简单地用正确与错误来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则要力求言之成理。
  其次,一篇文章前后的观点要一致。一篇文章不能出现几个论点。有时候因为论证的需要,可以设立几个分论点,但是分论点必须服从中心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发生矛盾,也不能中途转移论点。
  再次,要对自己的论点作辩证分析。世间的事物是复杂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议论时就不能把话说死,不能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不能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不能把事物间的必要条件理解成充分条件,夸大某一方面的作用。辩证分析对于一些正反两方面都能立论的题目如《近墨者黑》《有志者事竟成》尤其重要,它可以使立论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还要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合适的语句表述观点。汉语中有很多近义词,每一组近义词又都有细微的差别,在选用时要注意加以区别,如果议论时所指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要对所使用的概念加以限制,否则就会肯定不该肯定的或否定不该否定的。在论述中作推论特别是在推论危害、结果时,都是以假定为前提的,不能把可能造成的危害或产生的结果说成是已经造成的危害或产生的结果。
  二、 举例不妥类文章的升格
  大家都知道,事实胜于雄辩,所以在写议论文时,一般会列举事实例子来论证观点,但是许多学生写议论文用事例时常常犯这样的毛病:一是用来用去就是几个用滥了的常见事例,如爱迪生、雷锋;二是顾此失彼缺乏广泛性,要么是政治家,要么是文学家、科学家;三是论据与论点脱节,所举事例根本不能证明论点;四是事例不典型,选例或我的同学,或我的邻居。
  那么,在写作议论文时,该怎样运用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呢?
  第一,举例要有个广泛性。所举事例没有广泛性就可能使立论失之偏颇,或使论证缺乏力度。所谓广泛性,是指所举事例尽可能包括各个方面。譬如举人的例子,有古今之分,有中外之分,有伟人、凡人之分,有正反之分,此外,还有职业、性别、年龄等的差异。在举例时都应考虑周全。当然,不是说一篇文章中要把所有的例子都塞进去,而是根据需要尽可能的全面举例,使立论无懈可击。
  第二,举例要紧扣观点。举例是为了论证观点,因此所用的例子就必须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所举的事例与自己的观点一致,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再好的例子也不要用。
  第三,举例要有典型性,即要求所举例子是被人们公认了的事例,或是大家熟知的事例,不要用只是自己才知道的例子,不要动辄我的同桌或我的朋友。
  第四,举例要新鲜,也就是以当前出现的影响较大的人物、事件,运用新鲜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让人耳目一新,又能使立论无懈可击。
  三、 论证不力类文章的升格
  中学生的议论文常常犯论证不力的毛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力的论据;二是句式呆板,缺少气势;三是缺乏严密的逻辑。
  要克服这些毛病,使文章升格,本人认为首先是论据要足以服人。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论据是议论文血肉。没有血肉,灵魂就无处依附。一篇缺少有说服力的论据的文章最多也只是苍白无力的说教。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旁征博引,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列举事实做论据时,不要拘泥于同一类。时可跨古今,地可涉中外;可以是历史掌故,也可以是民间传说。做理论阐述时可以用经典论述,也可以用日常事理,可以用古今名人名言,也可以自创格言警语。只要能为我所用,就不妨拿来。
  其次要注意选用适当的句式。议论要有气势,非得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整句文字精练而容易大,恰当地使用能使文章具有排山倒海之气势,散句长短不齐,节奏明快,铿锵有力。两者交错使用,可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另外,还要做到文章条理清晰。安排议论的顺序时可由小到大、由此及彼、由近及远、也可由古至今、可由眼前的现象联想到其他地方的同类现象,可由现象入手进而逐层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可由分析原因而推论结果……总之,要有清晰的条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