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毛泽东、鲁迅各选5篇
作者:不详 时间:2019/8/27 16:44:58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1253
按照中央关于教材建设的要求,依据三个学科课程标准,全面审核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
国家教材委员会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审议4个专家委员会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严格把关。一是细化审核职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语文、历史三个专委会负责对本学科教材进行审核,思想政治审议专委会全面参与每科教材的每个审核环节,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专委会全面审核了三科教材横向配合情况。二是严格审核程序。教材经过了初审、复审和数次复核。每次审核均先由专委会委员进行认真的个人审读,形成审核意见后,召开专委会全体会议进行会议审核。三是全方位审核。对每科教材均进行政治审核、专业审核、综合审核、专题审核、新旧对比审核,全面、多角度对教材进行把关。
按照工作程序,经专家委员会审核之后,2019年6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三科教材进行审核,并报中央同意。
5.请简要介绍一下三科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审核反馈的意见来看,三科教材导向和特色都很鲜明,主要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价值导向正确;选文选材精当,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精选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的内容,做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呈现方式新颖,编排合理,图文并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一)思想政治教材。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内容科学,结构合理,难易适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融入方式,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引导和灌输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契合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成长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二)语文教材。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正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选文丰富厚重,具有经典性、时代性、代表性,古今中外比例合理,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创造性地设计了学习任务群,实现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统一。
(三)历史教材。围绕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栏目,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与阐释之中,做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6.三科教材是如何全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
三科教材编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
思想政治教材突出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关键作用,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育人主线。统筹安排必修4册教材: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总览和基础,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有总体了解;《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分领域进行深入阐释,让学生具体理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立足历史视角、国际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让学生理解为何、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语文教材按照“自然渗透,润物无声”的思路,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选文选材和整体结构设计的红线,注重经典性和时代性,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帮助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历史教材根据学科特点,介绍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军队和国防等方面的成就,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讲述《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并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7.三科教材是如何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思想政治教材系统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当代价值等,重点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核心观点、重要思想。
语文教材精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名篇,注重题材的多样性和体裁的覆盖面,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课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
历史教材呈现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内容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共涉及历史文化名人100余位,思想、科技、文学、法律等著作80余部,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农学、地理学、水利工程等重大发明创造50余项,书画、音乐舞蹈、雕塑、器物等艺术作品40余件,引导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8.三科教材是如何强化革命传统教育的?
思想政治教材采取“春风化雨”的方式,讲述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李大钊等革命先烈,董存瑞等革命英雄,集中阐述革命文化,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教材以“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为议题,设计综合探究,阐释“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讲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
语文教材选取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作品,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凸显革命理论文章的指导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其中,有毛泽东文章5篇(首),鲁迅文章5篇。此外,教材注重选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这些课文,有的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展现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有的讴歌时代楷模,赞颂自力更生、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有的反映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体现出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历史教材呈现中国人民170多年斗争史和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必修上册介绍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谋求民族独立的历史,展现了近代中国不同阶层救亡图存的努力和斗争,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召开的重要会议、发生的重大事件、取得的重大胜利和涌现的英雄人物等,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引导学生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