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如何拿高分?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2/15 15:42:1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89

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如何拿高分?
  一、历年真题人物形象题型概况
  人物形象,在全国卷中是考查最长久的一个知识点。近十年的全国卷里均有人物形象题的命置,其所涉及的文体有小说和诗歌。并且,除了2016和2017年的全国卷一未设置人物形象知识点的题型,2010至2019年间,全国卷一中均有人物形象知识点的题型。
  高考全国卷未改革之前(2010-2016年),关于人物形象知识点的命题提问方式基本保持一致:小说中某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或小说中某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而近三年,改革后的全国卷中,关于人物形象知识点的命题思路和命题形式发生了变化,提问方式有四类:一是作品中塑造了某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是小说中某主人公具有“XXX和XXX”的特点,请谈谈作品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形象的。或,请以某人物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三是小说中某主人公具有“XXX和XXX”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四是文中是怎样运用某手法勾勒某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命题思路和命题形式的不同,会导致审题和答题思路发生变化,考生若不能认清此变化,得满分或高分是很难的。笔者将从以下7个方面,对高考语文真题中的人物形象题型,进行深入解读。
  二、何为人物形象
  据小说文体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可知,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文体的初衷,也就是说塑造经典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文中的任何环境描写和故事情节,都可使得文中主人公受到影响,如具有丰满、立体、充实、真实、神秘等人物形象的影响。因此,人物形象是小说文体中考查的重点。
  人物形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格特点。例如,关于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上的特点。(多从抽象概念的词语,即体现人性的词语来概括。)二是形象特点。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能力等上的特点。(多从具体概念的词汇来概括。)
  三、人物形象题涉及的知识点
  (1)表达技巧(也叫表现手法,这里是广义的理解。)。塑造人物形象常使用的手法有对比、衬托、烘托、反衬、细节和侧面描写。
  (2)人物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常使用的人物描写有语言和动作描写(也叫言行描写)、外貌和神态描写(也叫形象描写)、心理描写。
  四、人物形象题型的命题特征
  (1)在题干要求中,已知人物的形象特点,让考生求例证事件或塑造形象的手法及手法效果。如,“小说中某主人公具有“XXX和XXX”的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某主人公具有“XXX和XXX”的特点,请谈谈作品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形象的。”这样的提问方式就符合此特征。
  (2)在题干要求中,未知人物的形象特点,让考生求塑造形象的手法、形象特点或手法运用效果。如,“请以某人物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作品中塑造了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的提问方式就符合此特征。
  (3)在题干要求中,已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未知人物的形象特点,让考生求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运用效果及人物形象特点。如,“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这样的提问方式就符合此特征。
  解答“整体分析概括型”的试题应注意:
  ①要求概括的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只要分点列出即可;
  ②整体分析,要在概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字分析。
  五、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常见题型分析
  (一)判断小说的主人公
  (1)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主人公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二)弄清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要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凸显或揭示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丰富文章内容。
  (三)准确地概括人物形象
  (1)读懂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是赞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
  (2)抓住文中某处具体的人物言行,进行细节分析时不能孤立地分析,应着眼全篇、前后观照,要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境来分析。
  (3)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
  (4)使用概括形象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能借助文中出现的词语。
  (5)注意题干用语,区别“性格特点”与“形象特点”的不同。“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的内容;而“形象特点”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可以把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考虑进去。
  (6)筛选出有关人物的正面与侧面信息。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表现出来。一方面,把这方面内容一点不漏地筛选出来并加以分析评判。另一方面,将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结合起来考虑,如别人的反应、环境特点等。
  (7)注意在情节中把握人物。大多数考生只注意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描写性文字,但都忽略了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人物这一点。情节是人物的性格史,这一点恰是文中无相关文字说明而又须好好把握住的地方。
  (8)注意人物的角色定位,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人在社会中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角色不同,其行为举止、个性特征也不一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定位来全面把握人物。
  六、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审题技巧
  ①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构成与发展变化。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突出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性格的内涵;另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从环境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
  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人物成长、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场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此也是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记忆)
  ③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
  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阅读时要细读文本中上述各类描写的相关内容,从中看人物性格的各个侧面。
  ④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一般情况下,考虑此四点即可。另外还可结合小说的主旨、小说中人物的关系、小说中的评价和议论来概括。
  七、高考小说人物形象典型真题详解
  (1)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小说《赵一曼女士》,全国卷1(2018)05。]
  【参考答案】
  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
  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审题思路】
  此题是关于人物形象知识点命题思路特征之一:题干要求中已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让考生求例证事件。仔细阅读题目,我们会发现,本题考查的考点无疑是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且,题干显在的已经告诉我们赵一曼女士是一个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的人,是一个具有职业军人的冷峻的人。让我们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分析,就是要找出文中的哪些事能够证明赵一曼女士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是把由事见人原则进行了反向思维来运用,也就是调了个来运用而已。即由人找事。
  (2)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小说《理水》,全国卷1(2019)08。]
  【参考答案】
  ①运用了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写出艰苦卓绝的实干家中国脊梁的形象。
  ②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旦说话,则刚直有力,表现了拼命硬干、为民请命的中国的脊梁的形象。
  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文中内容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从而凸显其“中国的脊梁”形象。
  ④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文中三次写到“禹一声也不响。”意在表现他们舍身求法的中国脊梁的形象。
  【审题思路】
  此题是关于人物形象知识点命题思路特征之一:题干要求中已给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考生再围绕所给出的形象特点,去文章中寻找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写作手法来塑造这样一个中国脊梁的。
  总观文章内容,文中通过语言和动作来塑造正能量人物的特点。这一点来看反映出了禹的拼命硬干、为民请命的中国的脊梁。通过“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和“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这两句的外貌描写,可反映出来禹(及其随员)的埋头苦干的中国脊梁。通过文章第一段其他官员的表现和禹(及其随员)的表现,禹和官员们讨论理水时,其他官员一直在说,而写禹时只是三次写到“禹一声也不响。”,可看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反映他们舍身求法的中国脊梁。
  (3)请以老舞蹈老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小说《小步舞》,全国卷2(2019)08。]
  【参考答案】
  ①运用细节描写,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
  ②运用语言描写,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③运用侧面场景烘托,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审题思路】
  此题是关于人物形象知识点命题思路特征之一:题干要求中不给出人物形象特点,让考生求塑造形象的手法、形象特点及手法运用效果。答题思路很简单,把手法点出来,举出所用手法的例子,最后再总结概括手法运用对人物的效果。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