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作文训练计划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作文训练计划
指导思想:研究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规律,科学备考;持之以恒,功夫下在平常,提高作文能力,确保中等生作文成绩二类分以上。
一、研究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规律
(1)2023高考命题特点:
试题统筹设计,精心选材,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2)2023高考命题思路:
高擎思想大旗,坚定理想信念。统筹设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融入试题。一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原著原文;二是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维能力”“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等。
立足学生生活,鼓励个性表达。作文题与考生生活息息相关,每道题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相当多,学生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
精选思辨材料,提升思维品质。全国甲卷思辨型作文材料文字精到,启人深思,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观察、归纳相应现象,并凝练成鲜明的观点,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阅读写作关联,引导深度学习。新课标II卷是读写结合类新题型,根据本试卷其他模块的阅读材料,生发出相关写作话题或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读、思、写之间转换,做到深入阅读、延伸思考、个性写作。
二、感悟202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
1.考查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023高考作文命题在2022年以创新为主题及二元、三元思辨作文的基础上,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全国甲卷的“人·技术·时间”,全国乙卷的“别人与自己,一花与百花”既考查逻辑思辨能力,又引导青少年胸怀国之大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考。其他试卷均从不能侧面体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2.试题贴近教材,命题取材于教材。
(1)新高考二卷“故事的力量”与选必中第四单元研习任务第三题如出一辙。
附:教材原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在90分钟之内完成。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我们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要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文化是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
(2)上海卷探索陌生世界与好奇心的命题化用了课本《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中《宇宙的边疆》作者卡尔•萨根的名言。
启示:一轮备考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材,落实训练教材单元研习作文。
命题材料表述趋向极简化。
命题材料由传统的多材料,多字数的材料趋向于极简语言表达,字虽少,含义更丰富,开口度更大,学生写作的角度更广。这一点首先在3月份的教育部四省联考作文命题中做出了样卷,正式高考全国七套试卷命题,无一不是简洁表达。
启示:多训练单字独词,极简材料命题的作文。
三、落实常规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以小作文和大作文两种形式为主,写作内容以新材料任务驱动类作文为主,涵盖各种题型;主要训练议论文,训练学生审题、立意、拟题、拟分论点和精选素材有力论证的写作能力。大作文一周一次统一命题,统一批改。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主,适当加以必要的写作指导,其中多以审题立意、构思为主。结合高考实际,顺应写作变化,适当借鉴和吸收新的技巧和做法,让学生尽情写作,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文训练题型及内容
真题训练
2023年高考全国7套作文真题试写,体验高考作文
题
型
训
练
极简材料作文训练
名言警句
漫画图文
思辨话题
单字独词
命题作文
技
巧
训
练
审题立意
开篇结尾
主体段落
作文结构
素材运用
论证方法
思辨说理
说明:作文训练穿插到每个专题复习过程中,所选训练材料根据2023-2024年国内外重点社会热点事件强化训练,并适当调整训练项目。
四、强化素材积累及日常练习
1.每周背5句筋骨句,2段满分段落
积累成语,运用到作文题目、分论点、素材概括、素材分析。
如成语:自立自强团结进取 永不言弃 不辞辛苦 坚持不懈
运用举例(含满分段落)
传统中国精神并没有在时间的长河中流失,反而越精,越流越深。这种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精神并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受外界的变化而被影响。在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凭借“自立自强,团结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赢得了荣誉;在科研室里,工作者们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赢得了成果;在炎炎烈日下,医疗人员们“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为防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精神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属于自己的责任内发挥着尽自己所能的最大的作用,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
2.仿写名言,运用到题目、开头结尾、素材概括。
如:月是故乡明粉身碎骨浑不怕 青山一道同风雨 咬定青山不放松
运用举例
运用到题目
《咬定创新不放松》
运用到分论点
“月是故乡明”,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的坚实后盾。
“粉身碎骨浑不怕”,我们要成为祖国永远的助力。
“青山一道同风雨”,我们与我们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3.仿写语段小练习
如 :以青年应有远大志向为论点,写一个主体语段
【例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青年应当立鸿鹊之志,踔厉奋发,站于君之所念。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名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在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入围者中,有站立于创新之巅的科研工作者,有站立于风雨中的外卖小哥,有站立于三尺讲台的小学教师,有站立于基层的驻村书记,他们也是鲜衣怒马少年郎,但他们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正如苏轼所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脚,鸿飞那复计东西。”
4.坚持阅读,每周坚持阅读时评文章及满分文章共2篇。
从时评中积累满分题目、筋骨句、名言,分析技巧;从满分作文中积累开头结尾、素材运用及辩证分析技巧。
坚持写作,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一篇大作文的写作训练,
重视每次大型月考的作文讲评及整理当次的优秀作文,归整成范文集,要求学生熟读感悟、思考借鉴。
日常作文批改要求学生事先按照作文要求自我评改。写出详细的思维过程,明确自己当次作文做了什么事,有哪些得意的地方,有哪些不足,再交给老师评阅,以落实当次作文效果,努力实现有效训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