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高效审题方法点拨

作者:不详  时间:2023/11/13 10:28:32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3

  
  审题非常重要,如果考场作文不符合题意,绝对是低分作文。本篇给大家分享10种考场作文审题方法,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需要明确的是:本篇分条陈述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而在实际情况中,经常是综合运用。
  一、概括中心法(坚持整体原则)。使用前提:几乎适用所有材料。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二、抓关键词句法。使用前提:有关键词或者关键句的材料。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其内在涵义,由其内在涵义确定立意;什么是关键词句?
  1.反复出现的某个词。
  2.有议论性质的句子。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使用前提:适用因果联系比较强的材料。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四、由物及人法。使用前提:适用寓言类材料。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这里的“物”,是指动物、植物、事物。“人”,是指做人的道理。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使用前提:适合几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关系的材料。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分析褒贬法。使用前提:适合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的材料。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备注:黄油是做面包的一种材料)。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思考:哪一句表现出了褒贬态度?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使用前提:几乎适用所有材料。
  1.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反面立意必须谨慎,必须符合主流价值观。
  从正面思考:主要人物的正面
  从反面思考:主要人物的反面           
  从侧面思考:次要人物的正反面
  可以从单个人物立意。
  2.看看有多少个人物,有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立意。可以从单个人物立意,也可以组合立意。
  单个人物立意:从A人物立意,从B人物立意,从C人物立意。
  小组合,从A人物+B人物立意等。
  大组合,从A人物+B人物+C人物立意。
  【材料】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思考可以有多个角度。
  【分析】
  从正面思考:主要人物的正面
  批评主要人物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从反面思考:主要人物的反面
  主要人物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侧面思考:次要人物的正面或反面
  (1)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以可乘之机;
  (2)表扬齐泯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3)责备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任凭南郭先生混迹其中,不予揭露。
  看看有多少个人物,有多少个人物就有多少个立意。可以从单个人物立意,也可以组合立意。
  单个人物立意:从A人物立意,从B人物立意,从C人物立意。(见上面的分析,上面的分析体现了从单个人物去立意。)
  小组合,从A人物+B人物立意等。
  如:批评主要人物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
  大组合,从A人物+B人物+C人物立意。
  批评主要人物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批评其他吹竽者充当老好人。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
  (1)正面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面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八,寻互补法。使用前提:适合对立观点型的材料。
  对立观点型,单看某一个观点,是有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两者结合起来最好。
  如,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波兰谚语说:“常听别人意见的人不会迷路。”
  九,分析任务法。使用前提:几乎适用所有材料。
  分析有多少个任务。
  规定了内容。
  如:“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一个,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从以上关键词中选两到三个,形成有机关联。”
  规定了写作者的身份。如:“假如你是奥运宝宝(2008年出生)。”
  规定了交流的对象。如:“假如你要写一份信给外国青年人,介绍中国的新变化。”
  规定了文体。(议论文、演讲稿、书信等)。
  十、分析意图法。使用前提:几乎适用所有材料。
  出题人想通过这道题,培养青年学生怎样的价值观?赞美什么价值观?批判什么价值观?
  新课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带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带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