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论证与类比论证辨析
在阅读、写作和学习、应试中常会遇到论证方法的问题,而常见的两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学生容易混淆不清。因此,笔者结合教材实例,尝试对此加以区分,以期对存在困惑的学子有所帮助。
比喻论证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作喻,来证明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中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本体和喻体分属不同性质的事物,但它们有衔接点。这个“点”是“理”。
比如《劝学》开篇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提高、进步的道理。接着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来论证学习的力量巨大,可以塑造人。之后文章又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这就好比君子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
在这里,喻体“青”“蓝”等颜色深浅的变化、“冰”“水” “金” “木”等事物状态的改变,这一系列的直观现象,跟本体“学习之道”的类属完全不同,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由水成而寒于水”“木经輮而不复挺”的道理与“人经努力学习后可以进步提高,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全新自我”的道理是一样的。以直观现象为喻,来论证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再看类比论证。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逻辑原理为:A具有a、b、c、d的属性,B具有a、b、c的属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属性。在类比论证中,被类比的事物称为“本体”,用以类比本体的事物称为“客体”。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把自己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有力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原文是这样表述的: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
齐王与邹忌有的相似点是:一是国主,一为家主,同为上位者。邹忌为一家之主,且如忌言“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而“美于徐公”实在是言过实的评价,这点邹忌非常清楚,所以他认为自己受到了蒙蔽。而齐王“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所以齐王也会像他一样受蒙蔽。即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又如苏洵《六国论》中的一段论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这也是类比论证运用的典例。当年的六国与现在的北宋都是国家,当年六国因为贿赂秦而灭亡,如今,北宋如果和六国一样,不思抵抗,一味贿赂西夏、契丹,最终的结果也定是灭亡。
总之,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比喻论证建立在比喻修辞的基础之上,属于修辞学范畴;类比论证是一种推理,属于逻辑学范畴。
第二、 比喻论证本体、喻体属性不同,多以直观事物或现象喻抽象之理;类比论证本体和客体是性质相同的事物,而且相似点越多,类比的结论越准确。
第三、 比喻论证重在做形象地直观说理,故可称为比喻说理;类比论证重在做严密地逻辑推理,故又称为类比推理。
牛刀小试
判断下面《拿来主义》中的两段文字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一)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 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答案:
类比论证。以尼采来类比奉行送去主义的中国人。尼采自诩为太阳,盲目自大,结果疯掉;某些中国人不顾现实,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而一味奉行送去主义,最终会物尽财乏,殃及子孙。
(二)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答案:
比喻论证。用住进大宅子后的人区别对待“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一群姨太太”的做法来比喻对待不同性质文化遗产应有的正确态度。从而把如何“挑选”的道理讲得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论证了实施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