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拿来主义》教学:比喻论证的建构与运用——《拿来主义》说课稿6
- 资源简介:
约4060字。
用《拿来主义》教学:比喻论证的建构与运用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现就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向你们作一解说。
一、说目标
我确定了三个目标:第一,感受比喻论证的魅力,获得情感态度;第二,建构比喻论证的方法,获得过程和知识方法,是难点;第三,进行比喻论证的运用,获得能力,是重点。
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目标追求呢?
二、说教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教材也具有,课后第二题指出:“运用比喻,以小见大的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
三、说学情
课标要求,教材具有,学生也需求。学生需要把一个抽象、深奥、深刻的道理阐明的方法。比喻论证则是可行有效的方法。阐述观点,如果没有典型事例,就可以用比喻论证法。
基于上述的课标要求、教材具有和学生需求,因此确定了上面的目标追求。
四、说内容(过程)
本节课主体部分主要有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接触案例,读懂课文。看看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怎样将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形象浅显的。
第二个板块,探究规律,语言建构。“文学遗产”的道理抽象深刻;“大宅子”的比喻就形象浅显。这就是比喻论证的魅力。
第三个板块,训练能力,语言运用。建构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运用比喻论证,练就通过比喻阐述深刻道理的能力。
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内容及过程呢?
五、说理念
我主要实践两个理念。第一,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而要用课文教。体现在除了课文题目,还有教学题目。这是一大亮点。第二,着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建构,得方法;运用,成能力。这又是一大亮点。其他三个核心素养渗透在全过程中。
六、说方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以学定教。学法是自主、合作、探究,教法是创设情境和利用课文情境。学法与教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我的课堂教学三部曲,是一大创新。
基于上述理念和方法,因此设计了上面的内容及过程。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指导!
下面是我的微型模拟教学——
用《拿来主义》教学:比喻论证的建构与运用
(微型模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要求:引导学生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教材也具有。鲁迅的《拿来主义》是论说名篇,课后第二题指出:“运用比喻,以小见大的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
二、学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