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期末基础知识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作者:不详  时间:2024/1/9 15:53:4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0

  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一定要保持稳定呼吸,不要焦躁,要自信,相信自己能找到答案!
  2.拿到试卷后,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上。
  3.不要舍不得放弃,一道题无思路做不出来,你在那里耗时间,就是在减少试卷分数!
  4.越狂躁,越容易粗心,和答案失之交臂!
  1.(8分)(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2022年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了解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xián(   )接等情况。位于水满乡西南部的毛纳村共33户128人,这里景色优美,①(A.游山玩水  B.依山傍水),满眼碧绿,“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特殊的地理条件也造就了当地大叶种茶的味甘清甜,水满茶是这里响当当的“名片”,全村茶叶种植面积约572亩,小小一片茶叶变成了这里的致富“法宝”。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毛纳村随处可见载歌载舞的村民。
  近年来,毛纳村围绕“全域旅游示范村”建设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黎族文化和热带风情为主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从泥巴路到柏油路;从茅草屋到高楼大厦;__________。美丽乡村毛纳村②(A.今非昔比  B.无以伦比),正努力打造未来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xián(     )接        ②载(     )歌载舞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3)仿写,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面两个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     衔     zài
  (2)B    A
  (3)示例:从粗布麻衣到绫罗绸缎;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
  (4)习近平考察五指山市毛纳村。(言之有理,在15字以内即可)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衔接(xián jiē):互相连接。
  载歌载舞(zài gē zài wǔ):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2)考查成语运用。
  第一处。游山玩水:游览、玩赏山水景物。依山傍水:指地理位置靠近山岭和水流。本处形容毛纳村地理位置,因此要用“依山傍水”。
  第二处。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以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本处形容毛纳村近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大,因此要用“今非昔比”。
  (3)考查句子仿写。
  仿写的句子要与前面两句构成排比句,结构应为“从……到……”,如:从手推车到小轿车。
  (4)考查新闻内容概括。
  这则新闻的导语是“2022年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了解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等情况”,去掉句中的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保留人物和事件,字数不超过15字即可,如:习近平考察五指山市毛纳村。
  2.(4分)(2023·重庆·八年级重庆市一中寄宿学校校考期末)在“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八年级(1)班举行“一米一世界”主题展览会,请你完成任务。
  (1)宣传组为展览会设计了如下活动海报,请你参与讨论。
  同学:宣传组制作的海报将“种”“秋”“稠”“稚”“称”“秽”六个禾字旁的字设计成背景,与“米”呼应,真有创意!
  我:还真是这样。这几个字中,“①________”本义是指幼禾,“秋”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但像“②________”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
  同学:有道理。那换成什么字好呢?
  我:可不可以换成“③________”?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或者换成像“季”“④________”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
  (1)以下选项中,哪一项填入上述空格中最合适?(   )
  A.稚、秽、稀、秃
  B.种、稀、称、稳
  C.稚、秽、稀、香
  D.称、稀、稚、秀
  (2)水稻的成长历经季节变换,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策划组整理了下面几句包含节气的诗句,请你按照节气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c.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d.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e.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F.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A.fdacbe B.cdafbe C.caebfd D.fecadb
  【答案】(1)C
  (2)D
  【详解】(1)考查词语含义和字形。种:播种。秋: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稚:幼小;庄稼种得晚些。稠:多而密。称:测定重量。秽:肮脏。
  ①空:结合“‘①_____’本义是指幼禾,‘秋’为庄稼成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是米的‘成长记’啊”可知,①处应填“稚”;
  ②空:结合“‘②____’这个字有点不雅,作为背景不太合适吧”可知,②处应填“秽”;
  ③空:结合“它和‘稠’正好是一对反义词”“禾字旁的字”可知,③处可填“稀”;
  ④空:结合“禾字旁的字”“这些上下结构的字也可以”可知,④处可填写“香”“秃”等字。香:(气味)好闻。秃:(人)没有头发;(鸟兽头或尾)没有毛。“香”比“秃”更具有美感,故④处填写“香”更合适;
  故选C。
  (2)考查文化常识积累。
  a.由“清明时节雨纷纷”可知,诗句写的是清明;b.由“时雨及芒种”可知,诗句写的是芒种;c.“春色正中分”写的是春分;d.由“麦穗初齐”可知,诗句写的是小满;e.由“一雷惊蛰始”可知,诗句写的是惊蛰;f.由“新春今日回”可知,诗句写的是立春。立春的时间通常是2月3日到5日;惊蛰的时间通常是3月5日到7日;春分的时间通常是3月20日到22日,清明的时间通常是4月4日到6日;小满的时间通常是5月20到22日;芒种的时间通常是6月5日到7日,因此按照节气的先后顺序排序应为:fecadb;
  故选D。
  3.(4分)(2023·辽宁沈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就像年轮一样,一圈一圈地镌(   )刻着历史的脚步,讲述着巨星的叱咤风云或者__________,也讲述着我们自己生命的__________。我们为什么深爱着足球这项运动?因为它不仅展现了球员们不折不náo(   )的奋斗故事,还寄托了我们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我们恭喜阿根廷队,我们也向法国队送上祝福,__________今晚你支持的球队是胜是负,都希望今天晚上的__________,能够帮助你勇敢面对明天早上推开门之后真实的生活,这才是这项运动真正的魅力。
  (1)选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uàn  挠 B.juān  尧 C.jùn  饶 D.juān  挠
  (2)依次填入选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梦初醒         推算         不管         感触
  B.触目伤怀         演化         除非         感叹
  C.黯然神伤         推演         无论         感悟
  D.振聋发聩         演变         不论         感慨
  【答案】(1)D
  (2)C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镌刻:juān,(动)雕刻;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故选D。
  (2)考查词语运用。
  根据第一空即可做出选择: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比喻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刚刚醒悟过来;触目伤怀,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子;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句中用来形容世界杯中巨星的不同状态,与叱咤风云相对,应选黯然神伤,据此可知应选C。
  4.(8分)(2023·福建泉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题,节目组邀请了八一勋______章获得者、时代楷模______等在各个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奋斗者,与全国中小学生共上一堂课,奋斗者们的丰功伟绩,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拼搏。
  《开学第一课》把课堂设在秀丽山川、田间地头、科考一线,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祖国广mào______大地,孩子们(    )。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党的奋斗史,真切感受到祖国的命运与自己休qī______相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勋              ②模              ③mào              ④qī
  (2)根据文意,在(    )中填入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汲取生命的养料,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感悟奋斗的真谛
  B.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汲取生命的养料,感悟奋斗的真谛
  C.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感悟奋斗的真谛,汲取生命的养料
  D.感悟奋斗的真谛,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汲取生命的养料
  (3)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1)     xūn     mó     袤     戚
  (2)B
  (3)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党的奋斗史。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①勋(xūn)章:授予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人的荣誉证章。
  ②楷模(mó):模范,榜样。
  ③广袤(mào):土地的长和宽;广阔,宽广。
  ④休戚(qī)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2)本文题考查语序。
  “领略祖国的壮美河山”、“汲取生命的养料”、“感悟奋斗的真谛”是按照递进关系排列。
  故选B。
  (3)考查语病。
  缺少主语。应将“通过”或“使”去掉。
  5.(9分)(2023·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某同学在观展后拟写的新闻稿,完成下列任务。
  4月22日,我校师生走进故宫博物院,参观了“何以中国”文物特展。
  作为故宫博物院2022年开年首场大展,这次展览跨越壬寅年春节、北京冬奥会、清明节等重要日,为公众奉献一场丰富精彩的文化大餐。
  这次展览将 ①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比拟河水的源、流、汇。以“源”“流”“汇”三个单元,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 ② 不绝、兼容并蓄的化特质,阐发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大贡献,概括而鲜明地呈示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面对雕刻得惟妙惟肖的国宝重器,同学们赞叹不已。
  展区内观众 ③ 肩接踵,络绎不绝,但同学们排队井然有序,做到了文明参观。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iǔ  xiāo  yì B.xiū  xiāo  yì C.xiǔ  xiāo  yī D.xiǔ  xiào  yì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源 ②绵 ③摩 B.①源 ②棉 ③摩 C.①渊 ②棉 ③磨 D.①渊 ②绵 ③磨
  (3)请你为这则新闻稿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4)在这则新闻稿的结尾,小丽打算以“何以中国”展为对象写一副对联来表达观展感受,但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她把下列词语组合成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犹如窗口  可观中华乾坤之大  俯仰之间  一如矩尺
  斗室之内  可度文明源流之长  滋养之深  意蕴之远
  上联:
  下联:
  【答案】(1)D
  (2)A
  (3)4月22日,我校师生参观“何以中国”文物特展
  (4)     犹如窗口,斗室之内可观中华乾坤之大、意蕴之远     一如矩尺,俯仰之间可度文明源流之长、滋养之深
  【详解】(1)考查字形。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不朽(bù xiǔ):不磨灭,永存。
  故选D。
  (2)考查字形。
  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连绵不绝:连续而不中断。
  摩肩接踵:肩与肩相磨,脚与脚相接,形容人多拥挤不堪。
  故选A。
  (3)考查给新闻拟写标题。新闻的标题可以根据新闻的导语来拟定,并且按照“对象(包含时间、地点等)+事件”的形式进行概括。
  根据导语“4月22日,我校师生走进故宫博物院,参观了‘何以中国’文物特展”可知,时间是“4月22日”,对象是“我校师生”,事件是“参观‘何以中国’文物特展”,据此按照格式拟写即可。
  (4)考查对联的填写。要求: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仄起平收;内容相关。
  “犹如窗口”对“一如矩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斗室之内”对“俯仰之间”,都是“……之……”的句式;“可观中华乾坤之大”对“可度文明源流之长”,都符合“可……之……”的格式;“滋养之深”对“意蕴之远”,都是“……之……”的句式,体现意蕴深远。
  可组“犹如窗口,斗室之内可观中华乾坤之大、意蕴之远”“一如矩尺,俯仰之间可度文明源流之长、滋养之深”。其中结尾字“远”,为仄声,对应语句为上联;“深”为平声,对应语句为下联。
  6.(8分)(2023·安徽蚌埠·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gài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诵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大gài(     )   刹那(     )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请把画线句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4)选文出自《       》,此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着“        ”的美誉。
  【答案】(1)     概     chà
  (2)     歌诵     歌颂
  (3)我们怎能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4)     昆虫记     昆虫的史诗
  【详解】(1)考查字形字音。
  大概:读音dà gài,意思是大致的内容,大体的情况,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
  刹那:读音chà nà,一瞬间,瞬间,一下子。
  (2)考查错别字。
  歌颂:用语言文字赞美颂扬,泛指用言语文字等赞美。“歌颂”注意不要写成“歌诵”。
  (3)考查句子的改写。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是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在相应的地方进行删改、调换词语和标点。这道题是要求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而且句意不得改变,就要注意,如果陈述句是肯定句,就要加否定词,改成否定的反问句。而且要把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此句可改为:我们怎能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
  (4)考查名著的识记。
  通读文段,可知选文是《蝉》的选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此书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着“昆虫的史诗”的美誉。
  7.(8分)(2023·江西鹰潭·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钟南山没想到与袁隆平的第二次见面,竟然是以医患身份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去年在海南见面时,钟南山就听出袁隆平肺部有问题,劝他少抽烟,查看了袁隆平的胸片,又做了听诊。①结论初步是:“片子很干净,无大碍。”
  得知身体并无大碍,②袁隆平显出轻松活泼,话也多了。“只有1米65?”量完身高,袁隆平睁大眼睛,nán yǐ zhì xìn(  ),看是不是仪器不准。众人拗(   )不过,纷纷量了。每个人量,袁隆平都伸头去看。大家都很准。袁老挠(   )挠头,大家哈哈大笑。
  查看体检报告时,钟南山用了“Bottleneck”这样一个词。③袁隆平肺部略有轻度微疾,但不是肺气肿,在可控范围内。袁隆平【甲】,重复了一遍。
  下午3时,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举行,④袁隆平和钟南山再次偶遇。钟南山担任致敬嘉宾,他跑步趋向袁隆平。袁没有得到钟南山的表扬,却在一天中第四次听到“别吸烟了”的dīng zhǔ(   )。
  【乙】两人在台上笑而不语。身后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我梦见_____……”
  (摘编自《南方周末:钟南山“会诊”袁隆平》)
  (1)依次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难以置信   niù   náo   叮嘱 B.难以致信   niù   ráo   叮嘱
  C.难以置信   ào   ráo   叮嘱 D.难以致信   ào   náo   叮嘱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甲】、【乙】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喃喃自语   众目睽睽 B.窃窃私语   万众瞩目
  C.窃窃私语   众目睽睽 D.喃喃自语   万众瞩目
  (3)文中①②③④划线句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①处修改为“初步结论是”。
  B.②处修改为“袁隆平显出活泼轻松”。
  C.③处修改为“袁隆平肺部有轻度微疾”。
  D.④处修改为“袁隆平再次和钟南山偶遇”。
  (4)下面四个句子填入文末横线处,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穗子比扫帚还长
  ②四年前研究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
  ③我就跟我的助手在稻穗下乘凉
  ④穗粒有花生籽那么大
  A.②③①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答案】(1)A
  (2)D
  (3)A
  (4)B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难以置信:nán yǐ zhì xìn,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拗不过:niù bu guò,无法改变别人的意见。
  挠头:náo tóu,用手抓头,形容事情复杂,使人难以解决、处理。
  叮嘱:dīng zhǔ,再三嘱咐。
  故选A。
  (2)考查词语运用。
  【甲】处:喃喃自语: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窃窃私语:指两人在一起小声说话。结合“袁隆平肺部略有轻度微疾,但不是肺气肿,在可控范围内”“袁隆平_____,重复了一遍”可知,用“喃喃自语”合适;
  【乙】处:众目睽睽: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结合语境“下午3时,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举行”“两人在台上笑而不语”可知,填“万众瞩目”更合适。
  故选D。
  (3)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有误,搭配不当,应将“显出”改为“显得”;
  C.有误,“轻度”和“微”表意重复,可将“轻度”删去;
  D.有误,用词不当,应将“偶遇”改为“相遇”;
  故选A。
  (4)考查语句的衔接。
  仔细阅读待排句可知,“水稻”“穗子”“穗粒”是由整体到部分,故②在①前,①在④前;③句中“在稻穗下乘凉”紧承前三句对稻子的描写应为尾句。故正确的排列为:②①④③。
  故选B。
  8.(5分)(2023·河南安阳·八年级校考期末)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宫殿建筑、园林建筑和寺庙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典型,在历史上多有记载。紫禁城是宫殿建筑的杰作,红墙黄瓦,富丽堂皇,匠心设计,巧妙绝lún。苏州园林是园林建筑的典范,亭台轩榭,因地zhì宜,高树低树,俯仰生姿。鸡鸣寺是寺庙建筑的代表,殿堂门窗,曲径通幽,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愿中国古建筑之美能镌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永不消shì。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ǎi  lào B.zài  luò C.zǎi  luò D.zài  lào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巧妙绝lún(     )    因地zhì(     )宜    消shì(     )
  【答案】(1)C
  (2)     伦     制     逝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记载:jì zǎi,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把事情记录下来,也指记录事情的文字。
  络绎不绝:luò yì bù jué,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故选C。
  (2)考查字形。
  巧妙绝伦:qiǎo miào jué lún,灵巧高明,无与伦比。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消逝:xiāo shì,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9.(8分)(2023·河南驻马店·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我们从前素不相识,如今却因为(   )的友情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的朋友我们已没有联系,但他们的面貌和声音总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回响。【乙】友谊是连绵不断的春风,为你抚平无边无际的烦恼;友谊是夏季(   )的阳光,照耀你疲惫不堪的躯体;友谊是秋季络绎不绝的灯火,为你指明前行的路;友谊是冬季喝的一杯暖茶,让你内心的冰冷荡然无存……【丙】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   ),连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   )成一件件华丽的衣裳;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美好的景色;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撒播,培育出一朵朵(   )的花。【丁】
  (1)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内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挚(chí)    炙(chì)热    穿辍    逢制    殷(yīn)红
  B.真挚(chí)    炽(zhì)热    穿辍    逢制    殷(yān)红
  C.真挚(zhí)    跋(zhì)热    穿缀    缝制    殷(yān)红
  D.真挚(zhí)    炽(chì)热    穿缀    缝制    殷(yīn)红
  (2)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连绵不断 B.疲惫不堪 C.络绎不绝 D.荡然无存
  (3)将“古人云: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文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改“但”为“可是” B.在“已”前增加“虽然”
  C.删除“面貌和” D.改“回响”为“回忆”
  【答案】(1)C
  (2)C
  (3)A
  (4)C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真挚(zhēn zhì):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炙热(zhì rè):像火烤一样的热,形容极热,也可形容心情澎湃。
  穿缀(chuān zhuì):连接起来。
  缝制(féng zhì):缝纫制作。
  殷红(yān hóng):鲜红色还带着黑。
  故选C。
  (2)考查成语运用。
  A.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一直都不中断。使用正确;
  B.疲惫不堪:疲惫,形容极度疲乏或过度劳累。使用正确;
  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不能形容灯火,使用对象有误;
  D.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使用正确;
  故选C。
  (3)考查语句衔接。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意思是:交朋友要彼此心相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何必一定要有骨肉之亲。强调朋友贵在相知,不一定要有血缘关系,与【甲】后文“我们从前素不相识,如今却因为( )的友情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内容衔接,强调由素不相识到关系密切成为朋友;
  故选A。
  (4)考查病句修改。
  “面貌”不能与“回响”搭配,可以删去“面貌和”;
  故选C。
  10.(8分)(2023春·甘肃白银·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班主任李老师在活动开始前给同学们分享的一段话,阅读并完成题目。
  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同学都知道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三大殿的名称中都有一个“和”,而且各有______:“太和”就是太平,也是万方安和的意思,它主要是讲究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统治阶级的______;“保和”的意思是做了官之后的首要职责就是保民平安;“中和”指的是办事情要坚守中庸之道,公正治国,不偏不倚。
  (1)请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为贵”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意    长治久安    中庸之道(yōng)    不偏不倚(yī)
  B.寓意    长制久安    中庸之道(róng)    不偏不倚(yǐ)
  C.寓意    长治久安    中庸之道(yōng)    不偏不倚(yǐ)
  D.语意    长制久安    中庸之道(róng)    不偏不倚(yī)
  (3)给画线句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同学都知道: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B.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同学都知道,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C.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同学都知道,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D.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同学都知道:故宫有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4)活动现场的标语中“和”的字体需要与示例图片的字体一致,下面的字体符合要求的一项(    )
  A. B.
  C. D.
  【答案】(1)和为贵
  (2)C
  (3)B
  (4)D
  【详解】(1)考查汉字书写。
  注意“和、贵”的正确书写,且要写工整。
  (2)考查词语辨析。
  语意:yǔ yì,指口头或书面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寓意:yù yì,寄托或蕴含意旨。结合本句实际,可知第一空应为“寓意”;
  长治久安:cháng zhì jiǔ ān,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中庸之道:zhōng yōng zhī dào,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意思是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故选C。
  (3)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参观过故宫博物院的同学都知道”后面应是逗号,因为一个意思还没有说完,属于一般性停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属于专用名词,特指三个地方,且最后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应把句号放在引号外面。
  故选B。
  (4)考查字体。
  示例图片“贵”为“行书”。
  A.为“隶书”;
  B.为“草书”;
  C.为“楷书”;
  D.为“行书”;
  故选D。
  11.(8分)(2023·江西景德镇·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zhān①______仰纪念碑。
  ……
  接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②______地来到天安门前。
  (1)文中加点字“矗”的读音正确的是(   )
  A.chǔ B.zhù C.chù D.zhí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詹 B.赡 C.澹 D.瞻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慷慨陈词 B.慷慨激昂 C.从容不迫 D.豪情壮志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浮雕的画面呈现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
  B.浮雕的情景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
  C.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
  D.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活动。
  【答案】(1)C
  (2)D
  (3)B
  (4)C
  【详解】(1)考查字音。
  矗立(chùlì):高耸地立着。
  故选C。
  (2)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瞻仰(zhānyǎng):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故选D。
  (3)考查词语辨析。
  A.慷慨陈词: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地说。“慷慨陈词”不能修饰“来到”,故错误;
  B.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此处是说一群男女青年学生情绪激动昂扬,来到天安门前,使用正确;
  C.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用在此处不足以表现青年学生们的爱国情感,不符合语境;
  D.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怀,豪壮的志向。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故错误;
  故选B。
  (4)考查修改病句。
  “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缺少宾语,应在句子后面补充宾语“的情景”;
  故选C。
  12.(8分)(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
  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干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zī百态,情趣盎然。漫步于青青竹林之中,便觉神清气爽, (A.心旷神怡B.心悦诚服)。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 yě 了人的情操,在我国 (A.一脉相承B.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俊逸(     )  千zī(           )百态   盎然(     )  陶yě(     )
  (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文中横线上。
  (3)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排比句。
  我爱海南。爱她的高山巍峨,气势雄伟;爱她的大海汹涌,雄浑博大;           ,        。
  【答案】(1)     yì     姿  àng  冶
  (2)     A   B
  (3)     (示例)爱她的绿色森郁     生态美好。
  【详解】(1)考查字音字形。
  ①俊逸:jùn yì。比喻英俊洒脱并且超群拔俗的人。
  ②千姿百态:qiān zī bǎi tài。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注意“姿”的正确书写。
  ③盎然:àng rán。气氛、趣味洋溢的样子。
  ④陶冶:táo yě。比喻给人的品格以有益的影响。注意“冶”的部首。
  (2)考查成语的理解运用。
  ①A.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感觉。B.心悦诚服:真心诚意的服从或佩服。根据语境“漫步于青青竹林之中,便觉神清气爽”应该选择A“心旷神怡”。
  ②A.一脉相承:指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B.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根据语境,形容我国文化历史的悠久应该选用B“源远流长”。
  (3)考查句子仿写。
  分析例句,明确所写内容是爱海南的原因,句式“爱她的……,……”。注意句式、修辞、字数、内在逻辑连贯即可。
  示例一:爱她的物产丰富,民风淳朴。
  示例二:爱她的椰韵婆娑,风景迷人。
  13.(8分)(2023·江苏淮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新时代呼唤坚定的文化自信。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其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民族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气节。“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xiè奋斗。
  新时代,人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接受审美熏陶、领略道德精髓、感受国家情怀、丰富人生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融入时代、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展望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继续涣发生命力,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  增加)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的强大助力。
  (1)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词语。
  鞠躬尽瘁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xiè          精髓
  (3)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改为
  (4)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答案】(1)鞠躬尽瘁
  (2)     懈     suǐ
  (3)     涣     焕
  (4)增强
  【详解】(1)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鞠躬尽瘁”即可,注意字的正确写法。
  (2)考查字音字形。
  不懈(bù xiè):坚持,不放松。
  精髓(jīng suǐ):精华。
  (3)本考查字形。
  涣发——焕发。焕发:焕:光明,光亮,因此是火字旁。涣:消散,离散。
  (4)考查词语运用。
  增强:增进,加强。增加: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修饰“骨气”,应该选用“增强”。
  14.(4分)(2023·宁夏石嘴山·八年级统考期末)成语积累。
  泥哇呜,流行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间乐器,属边棱气鸣乐器。2005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人①(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采用胶泥通体捏制而成,其形状、大小、音孔数量②各不相同。大者与鹅卵近似,小者有如核桃。外形式样有椭圆形、枣形、鱼形、桃形、娃娃头形、牛头形、牛角形、蝶形和扁方形等等③(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它既是牧民和牧童喜爱的自娱性乐器,又是辅助牧业生产的工具。常用于独奏。牧民多用以吹奏民歌小调,节奏旋律④,常常是见景生情,自编自奏。传统乐曲有《苏武牧羊》《放牧小调》《即兴曲》等。
  (1)②④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别出心裁   慷慨激昂 B.别出心裁   抑扬顿挫
  C.别具匠心   慷慨激昂 D.别具匠心   抑扬顿挫
  (2)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①③处的成语。
  ①                 ③
  【答案】(1)D
  (2)     因地制宜     惟妙惟肖
  【详解】(1)考查成语运用。
  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别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结合②处语境“其形状、大小、音孔数量②各不相同”分析,应用“别具匠心”,指构思巧妙;
  慷慨激昂,意思是指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出自《录别诗》。
  抑扬顿挫,意思是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
  结合④处语境“牧民多用以吹奏民歌小调,节奏旋律④”分析,形容“旋律”应用“抑扬顿挫”。
  故选D。
  (2)考查成语。
  因地制宜,yīn dì zhì yí,原意是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栽植适宜的树木,指农作物种植要合乎天时地利,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种植。现在也指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办法。
  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
  15.(6分)(2021秋·陕西西安·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加大废物回收的力度,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垃圾,_________________能变废为宝,节省了资源。②不过,这一切的源头在分类,如果没有垃圾的分类,后续的资源回收也无从谈起。③而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取决于每一位市民良好的生活习惯。④如何让人们把垃圾分类与回收的观念印刻在心中?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是系统工程,也是慢功夫。
  (1)请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1)示例:不仅……还……
  (2)示例:而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取决于每一位市民是否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3)将问号改为逗号。
  【详解】(1)主要考查对语言连贯能力的把握。
  通读文段可知,第一句话是介绍“加大废物回收的力度”的好处。“能变废为宝,节省了资源”是第二个好处。“废物回收”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减少垃圾;二者存在递进或并列的关系,故关联词可用“不仅……还……”“不仅……而且……”“既……又……”等。
  (2)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垃圾分类做得好不好,取决于每一位市民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句话两面对一面,应在“良好的生活习惯”前加上“是否拥有”。
  (3)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如何让人们把垃圾分类与回收的观念印刻在心中”在整句话中是充当情境引入,是为了引出后面的行动举措——“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是系统工程,也是慢功夫”,不表示疑问,故应该将后面的问号改为逗号。
  16.(10分)(2023·湖北黄石·八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在中国古代,让文官兼有文化身份和官场身份。在平日,自己和别人关注的大多是官场身份。但奇怪的是,当é guān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②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竟然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  ),可以肯定,③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飘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文人的魔力,④竟然把一个世界偌大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
  王维实在是(  )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líng lì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的柳色,微笑着举起了酒壶。再来一杯吧,阳关之外,就找不到可以这样畅谈的老友了。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
  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撒泪悲叹,执袂劝阻。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_____。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uān  lóu B.juàn  lóu
  C.juān  lòu D.juàn  lòu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蛾冠  凌历 B.蛾冠  凌厉
  C.峨冠  凌历 D.峨冠  凌厉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人头济济  温和 B.人头济济  温厚
  C.人满为患  温和 D.人满为患  温厚
  (4)文中①②③④处均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①处修改为“在中国古代,让文官兼有文化和官场双重身份”。
  B.②处修改为“一杆竹管笔偶尔雕琢”。
  C.③处修改为“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飘扬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
  D.④处修改为“竟然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5)文中划线处的一组句子已被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
  ②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的身份躬身而入。
  ③他们的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
  ④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
  A.④②①③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答案】(1)C
  (2)D
  (3)B
  (4)D
  (5)C
  【详解】(1)考查字音。
  镌刻(juān kè):雕刻;
  雕镂(diāo lòu):雕刻,刻镂;
  故选C。
  (2)考查字形运用。
  峨冠(é guān):高冠。
  凌厉(líng lì):意气昂扬,气势猛烈奋起直前的样子;严肃,严厉。
  故选D。
  (3)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
  人头济济:人非常多。人满为患:因人多而造成问题或麻烦。在此指周围的人很多,应使用“人头济济”;
  第二空:
  温和:不严厉、不粗暴;平和,不猛烈、激烈。温厚:温和宽厚。
  联系“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líng lì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可知,在此“温厚”比“温和”更能体现人物的形象,且“温和”往往形容态度,“温厚”多形容人物的形象,应使用“温厚”;
  故选B。
  (4)考查病句修改。
  A.①句成分残缺,删去“让”;
  B.②句搭配不当,在“涂划”后添加“的诗文”;
  C.③句搭配不当,将“飘荡”改为“回荡”;
  故选D。
  (5)考查排序。
  与前文“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联系紧密的是③④两句,③句“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是对④句“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的具体描绘;①句“而……”与前文形成转折,点明唐代存在的问题,接下来②句“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的身份躬身而入”阐释①句“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的原因;正确排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C。
  17.(6分)(2023·江苏徐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秋天深了,天空渐渐湛蓝,变得透明,眼前的山水突然安详(   )了。人被一泓秋光包裹着。秋天有光,山峦墨绿之光,河水潋滟之光,天空深邃之光。年年最爱秋光好,古人更早发现了秋光,在诗词里一次次书写:“高梧叶下秋光晚”“小院秋光浓欲滴”“露洗秋光透……秋意在各色瓜采里。石榴挂色,梨已青黄,紫色的葡萄一串串饱满熟透了,青枣越来越大,开始泛红,柿子(   )发黄变软。后山的栗子树(   ),撑开了肥大的斗篷,露出深红的皮壳,惹得顽童眼馋。人在街巷里闲游,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却能感受到秋意。秋意从铺地的方砖里涌上来,秋意从红墙黄瓦中挤出来,秋意从钟鼓楼里游过来,秋意从老城墙下冒上来。 , , , ,。几位老先生在老房子里转悠,举手投足颇有些俗世的清雅。
  (1)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寂然   依次   稀稀疏疏
  B.寂寞   渐次   枝繁叶茂
  C.寂寞   依次   稀稀疏疏
  D.寂然   渐次   枝繁叶茂
  (2)联系上下文,修正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依次填入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墙角石灰有些脱落斑驳
  ②走过了春夏的灯笼有些陈旧了
  ③裸露出藏青色大砖
  ④衬着粉饼般色调的外墙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答案】(1)D
  (2)街巷里游荡,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也能感受到秋意 。(把“却”改成“也”)
  (3)D
  【详解】(1)考查词义辨析。
  寂然:肃静的样子。寂寞:冷清孤单。此处指山水变得安详静寂,故选“寂然”;
  依次:按照次序。渐次:渐渐地,逐渐。此处指柿子逐渐发黄变软,故选“渐次”;
  稀稀疏疏:不稠密、不紧凑。枝繁叶茂:枝叶繁密茂盛。此处指栗子树枝叶繁密茂盛,故选“枝繁叶茂”;
  故选D。
  (2)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触摸活泼泼的市井生活却能感受到秋意”连词使用错误,应把“却”改为“也”。
  (3)考查句子排序。排序题应对策略: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第二步,判断文段体裁,理清行文具体思路。第三步,找出标志词语,排除干扰选项。第四步,通读排序语段,及时检查调整。
  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四句话写的是秋意中的老房子,灯笼旧了,外墙的石灰脱落斑驳,露出了里面的大砖。根据所写内容,可确定首句为②;④“衬着……”,应该是灯笼衬着。因此,④应接在②后;①“墙角石灰……”应写的是④“外墙”上的墙角石灰。因此,①应接在④后;因为墙角石灰脱落斑驳了,所以才裸露出藏青色的大砖。所以③应接在①后。故正确的语序为②④①③;
  故选D。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