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妙用
作者: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叶在华 时间:2005/9/28 22:38:54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95
诸葛亮有“三拒”“三嘱”“三哭”。
马谡有“三笑”
司马懿有“三探”。
战役的经过的“三起三折”。
一、诸葛亮的“三拒”、“三嘱”、“三哭”
三拒:
一拒干系重大:“街亭虽小,干系甚重。……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说利害告诫此地“干系重大”是“吾咽喉之路”,且此地难守之极也。
二拒不可轻敌:“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这二拒针对马谡的敌,说对手告诫其不可轻敌。
三拒:“军中无戏言”。
三嘱:
一嘱王平:“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要当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说兵法此表现出诸葛亮何等的审时度势,何的知己知彼,用兵何等的谨慎。
二嘱高翔:屯兵列柳城“但街亭有危,可引兵救之。”
三嘱魏延:屯兵街亭之右
“三拒”“三嘱”充分表现此地对于蜀军重要性。表现了马谡的自幼熟读兵书,深通谋略,只是骄傲轻敌。诸葛亮是谆谆告诫,晓以利害。诸葛亮善于分析形势,判断准确的指挥才能。唯有这样才达到作者赞颂诸葛亮的目的。不然,诸葛亮就有用人不当之嫌。可见作者将史实的“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四请”“三拒”是大有其意的。
三哭:
一哭“友情”。诸葛亮听了马谡的临终嘱托与哭声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孔明的“挥泪”,反衬出诸葛亮重友情、明大义的高尚品格。
二哭“失才”。诸葛亮听了蒋琬劝阻孔明斩马谡时,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诸葛亮流涕而说的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表现他顾全大局,严守法纪,刚毅果断的统帅素质。
三哭“责己”当“武士献马谡苜级于台阶下”时,“孔明大哭不已”。此时的哭是由于痛惜、内疚、自责的百感交集。他这种严于责己,不掩饰真情实意的举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以致在场的“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由此可知,《失街亭》结尾部分诸葛亮的“三哭”——“挥泪”“流涕”“大哭不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诸葛亮在斩马谡前后的复杂感情
二、“三笑”
马谡的“三笑”
一笑丞相何故多心:马谡、王平带领军队到街亭看了地势后,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此时,他不仅将诸葛亮临行时的谆谆嘱咐置之脑后,而且竟然嘲笑孔明“多心”。马谡的这一笑暴露了他刚愎自用的性格。
二笑王平短见。王平对马谡违背孔明嘱咐,妄自尊大的做法提出规劝后,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居高视下,势如破竹。’若魏兵到来,吾叫他片甲不回!”笑王平的劝谏是“女子之见”,轻蔑之极,无以复加。马谡的“大笑”,再一次形象地表现了他狂妄之极、一意孤行的性格。
三笑司马懿胆怯。当司马懿月夜引百余骑窥山时,“马谡在山上见之,大笑曰:‘彼若有命,不来围山!’”言外之意,司马懿若来围山,定叫他“片甲不回”。其实,此时 马谡已身处绝境,但尚不自知,反而口出狂言,说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大祸临头,还自鸣得意,其骄横狂妄之态已达可悲的地步。
这“三笑”生动形象的显示出马谡毫无根据地笑他的上司、部下及对手,暴露出他“言过其实”“徒有虚名”的本质,预示了他日后兵败身死的必然结局。
三、司马懿的三探:
1、令次子去前路……若有兵守御,即按兵不动。
2、引百余骑亲自来看。
3、当夜调度……
表现司马懿知己知彼,善断敌情,富有才能。同时也衬托出马谡狂 妄无知、麻痹轻敌。
四、战役的三起三折:
马谡夺荒而逃,张邰尾随死追,情节一折,看来马谡无法生还,令人大惊。中途却有魏延的及时增援,令人为之一喜。张邰拨马便走,看来魏延可复夺街亭,形势大有转机,情节因之一起。这是“一折一起”。
但“赶到五十余里”,不意突遭魏方重兵埋伏,情节又一折。魏延“左冲右突,不得脱身,折兵大半”,于此千钧一发之际,王平引兵来援,情节又为之一起。这量“二折二起”。
王平、魏延突围后与合路计议夜袭魏营,魏延、高翔又遭埋伏,是情节的一大顿挫,二人正无计脱身之时,又的王平杀入救了二人。这是“三折三起”
三人奔至列柳城,列柳城失陷,退守阳平关,情节就彻底顿落下来。
这三折三起似大海潮涌;忽起忽伏,如层峦叠嶂。一个小小的故事片段,一宕再宕,一步三折,如平沙千里,陡有峭崖扑面,于尺幅之中,尽龙腾虎骧之势,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了“读书之乐,不大惊则不大喜;不大疑则不大快;不大急则不大慰……令读者眼中,如猛电之一去一来,怒涛之一起一落,不意尺幅之内,乃有此变幻也”(清?毛宗岗语)的艺术效果。
2005年3月9日
参考书目:
《语文第四册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10月 重庆
《创新讲解?高二语文(下)》 洪明远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11月 河北
《世纪金榜?语文(高2下)》 张泉 不详 不详 不详
附:本人名叶在华,男,四十三岁,生于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三日,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中文本科,中学一级教师。
地址: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
电话:02354610262/13114018890(手机)
E-mail:yezaihualan@163.com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