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备考有招有术

作者:佚名  时间:2005/12/23 21:58:51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45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春联题,这在多年来还是第一次。这类题如何解答好?我想考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明白,对联是我国语文史上的一种常见应用文体,既可题于园林亭榭、寺庙祠宇,又可用于婚丧寿挽、门宅店市。它着墨不多,却可叙事绘景;篇幅不长,也能写意抒情,带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春联,更是传统大观,一种常见的对联形式。
  其次应知道对联的一些基本特征及写作要求,如对称等。当然它除了有对偶形式上的要求外,在内容上也极有讲究。一般地,它有五方面要求: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③结构形式相同或相似;④平仄相对;⑤内容相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道:“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就是说,做到语言形式相称是容易的,做到内容上事例典故相称就难了;上下联相近、相补、相衬的不算是好对联,上下句相反、相对的对联才是上乘的。
  再次应懂得写对联其实是仿句题的一种形式,实质上是仿写对偶这种修辞句式。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要求的修辞方式,写下联与情景仿句要求基本一致,内容自选,但要与情景一致,利用相同的句子结构形式拟写。而句子仿写在高考试卷中已出现6年(分别是1994、1998、1999、2000、2001、2002年),学生可谓训练有素,因此即使不专门训练,学生也不致于手足无措。但是,写对联又不同于以往的仿句。在以往的仿写中,学生得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内容选择的当否与锤炼词句能力的高下,而对联是仿句的高级形式,选材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都很重要。2004年对联题体现了创新性,它提高了仿写的要求,重视对学生整体立意、选材、遣词造句能力的考察,又兼顾了应用文的考察。解答时学生应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形式相同这些基本要求,又要立意健康向上、境界高远、内容相称,倘若能声韵和谐、平仄相称,则更理想了。
  总的来看,2004年的对联题能充分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未来的高招语文考题中仍将看好,因此备考中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那么在平时应如何训练呢?这里介绍一种实用的方法:简繁法。就是对于初学者,应遵从“由少到多,由宽到工,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路子,或者说“由字数较少的对句”过渡到“字数较多的对句练习”上去,由要求较宽泛(比如只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即可)练到要求严格的对句(比如还要求内容相称、平仄相对)上去,最后再练出奇、出巧的对句——如嵌字联、顶针对、拆字对、谐音对、反复对、叠字对等——这就需要有较高的才思与语言驾驭能力了。如:
  一、1、雨;风
  2、下雨;刮风
  3、泼下倾盆大雨;
  刮起千里狂风
  4、窗外泼下倾盆大雨;山上刮起千里狂风
  5、窗外泼下倾盆大雨,红尘飘滚;山上刮起千里狂风,青山昏暗
  二、1、茶;棋
  2、喝茶;下棋
  3、喝茶,茶壶里没茶叶;下棋,棋盘上无棋子
  4、喝茶,茶壶里没茶叶,怎能算茶;下棋,棋盘上无棋子,也可下棋
  三、青辣椒,红辣椒,儿子爸爸一盘炒;绿豆芽,黄豆芽,妹妹姐姐满桌坐
  由上可知,对联其实来自生活,写起来是很自然的事。下面给大家提供三道习题:
  一、1、荷花
  2、一池荷花
  3、一池荷花迎风舞
  4、一池荷花迎风舞,醉倒众人
  二、1、路
  2、路,难免坎坷
  3、路,难免坎坷,却靠脚印填平
  三、1、金风
  2、金风骤起
  3、金风骤起,一片山枫一片红
  4、金风骤起,一片山枫一片红,激情燃烧
  参考答案
  一、两岸杨柳垂丝钓,惊走游鱼
  二、书,固然繁杂,权仗瞳孔筛出
  三、雄心顿生,满河秋水满河情,风帆高举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