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学说课稿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4 16:14: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58字)
对联教学说课稿
天津市汉沽区第一中学 杨冀东
一、关于教学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瑰宝。学生除了可以通过古诗文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外,还可以通过对联来感受民族传统文化。
对联与高考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结缘。2004年全国高考掀起了对联热,对联的拟写是一种新的题型,它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拟写对联,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考查考生修辞方面的能力,更可以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考查的角度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估计以后还会在这方面出题,所以应该引起高三学生的高度重视。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选择了讲授对联,我希望它能像一条潺潺的小河流进的心学生的心田,并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联虽然常见,但学生对如何写对联却感到陌生,对联考查意图是为了检查考生的仿写能力和对于对仗、平仄掌握的熟练程度,属于修辞的范畴。 2004年对联高考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出上联求下联,那么关注对联形式的变化也是学习要点之一。
为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3、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
4、总结历年高考考察对联的方式,预测高考对联新题型。
今后高考考查对联的方式可能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衷,无论哪种考察方式只要学生牢牢掌握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准确作答。所以,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是教学重点,而学习拟写对联是教学难点。 
二、关于教法
教授对联的知识需要展示许多例子和习题,所以本课很适合用课件教学。多媒体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有利于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对联是高考语文新考点,新题型,教材没有纳入要点,学生对此相对陌生,复习资料相对缺乏。因此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深入浅出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选择以下教法:
1·兴趣引导。“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