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10字)
对联教案
天津市汉沽区第一中学 杨冀东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3、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
4、总结历年高考题考察对联的方式,预测高考对联新题型。
教学重点:了解拟写对联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讲解对联基本要求
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对联类型,我们试试看,能不能判断出它们各是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用到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春节)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结婚)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寿)
前面三副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明白,但是第四副就不容易了,“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大家能猜出它说的是哪一种职业、行业吗?(理发)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这个用在什么地方?(打擂台)
大家平时的确接触过一些对联,对对联都有初步印象了。对于这种民族文化瑰宝,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大略印象上面,我们就试着从这五副常见对联里,找出对联的基本要求,掌握写对联的基本方法。
1、要求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我找同学说一下对偶的修辞有什么要求? “上下联字数相等”,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一般来说,违反这个规则就不成对联了。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 “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
“袁世凯”三个字对不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说他对不起中华民国。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