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那只飞虫

作者:广饶县实验中学 李爱红  时间:2006/2/15 11:37:1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20
  一堂作文课,令我激动不已。
  那天下午的作文话题是“倾听”,学生们像往常的下午第一节课一样,恹恹欲睡。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拿出最有磁力的声音,启发诱导,慷慨陈词:你听过轻风拂过明月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在脸颊上的声音吗?你听过海浪击打礁石的声音吗?你听过两只母鸡打架的声音吗?你听过……然而尽管我情绪高昂,学生们仍然不能被吸引,因为教室里多了一个不速之客——一只飞虫在屋顶盘旋。我陡然灵机一动,童心大发:观察的机会来了!我于是下达命令:现在我们来把这只飞虫赶出去!学生们立刻欢呼雀跃。于是我打开教室门,作彬彬有礼状:“飞虫先生,请!”同学们哈哈大笑,气氛活跃起来了。只见飞虫一阵惊慌乱撞之后,躲进了灯罩。几个同学大喊:“开灯,电它!”也有几个就地取材,团了纸团向它打去。于是纸团横飞;也有以手作枪,以嘴配声的;也有卷起书本跳起来乱打一气的,整个教室一团乱。后来飞虫终于飞向门口,却盘旋得太高落不下来,在同学们大声驱赶的声音之下,它反而一个俯冲,向我直扑过来,在我的扑打之下,它惊慌得穿过窗帘,冲出了窗外。我调整了情绪,恢复了惯有的幽默:“唉,可怜的生命,它跳楼自杀了!”学生们哄堂大笑,前俯后仰。稍稍安静之后,我黑板擦一拍讲桌,:“好,今天,我们的作文就是《飞虫记》,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形式自由,要求:把飞虫的形态,同学们的热烈活动写生动,限时30分钟,开始!”虽然有的同学大呼上当,然而,所有的同学,不论成绩好的,成绩差的,都迅速地铺开作文纸,稍作思索之后,面带微笑地进入了写作状态。此时的教室里只有笔与纸之间沙沙的摩擦声。
  从来没有一次作文学生写得这么快,从来没有一次作文学生们写得如此生动。李广平写道:“那只肥硕的大马蜂,从他的‘皇宫’(指灯罩)里探头探脑地爬出来,先是像个巡逻兵似的绕着大半个教室‘扫描了几圈’然后又东停停西靠靠”,“消息最灵通的王鹏欣抬起他那副架着瓶子底儿眼镜的脸,像个向日葵似的随着马蜂的行踪转动着脑袋”;李梦飞写到:“命令一下达,六十八道电光立时与他亲密接触”“老师问:‘虫子呢?’‘那儿!’六十八只食指呈三十五至五十五度角斜指,构成美丽的奇观——小虫子就在老师头顶的灯罩里。”张书豪写道:“飞虫扑向老师,高大的语文老师做了一个美丽的pose,失声尖叫”;就连平时一直写不出作文的刘立强、王凯强,也以大话西游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他们的个性:“小强(称飞虫,大约是周星驰的首创吧),你实在不该如此想不开啊……”
  这是一堂随机作文的例子,我们姑且不论它成功与否,我只是想针对这堂课的效果谈谈看法。
  首先,愉快的情绪是兴趣产生的根源。语文课堂应成为师生快乐学习的场所。一名差生兴奋得说 “我每次作文都使劲凑字数,不知道这次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字”。
  其次,教师应保持一颗童心,爱学生之所爱,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这堂课后,部分学生在他们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这堂课真有意思!”,“我觉得我越来越喜欢语文课了。”
  再次,这堂课重视了作文的过程,从感知材料到当堂成文,教师都充分发挥了指导作用,虽然这属于无心插柳之作,却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效果。
  在这堂课的启发下,我又引导学生进行了拔河比赛的体验、观察写作,学生也似乎突破了思维定势,引来了灵感,其中也不乏惊人之语。孙聪写对方阵容时写道:“看六班排头的那几位同窗,那可真是走一步就是一个脚印哪!”(写人家胖大,奠定自己失败的基础);张聪写道:“我们班阵容,那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我们班组织得不够紧凑;刘晓颖写道:“失败的心情像朵朵乌云把我们埋了起来……虽说失败是成功他娘,但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啊,自己有实力却没发挥出来,你说冤不冤哪!”如果不是亲身感悟,学生哪来如此美妙的思想火花呢。后来,我们又一起完成了《2004年的第一场雪》等一系列师生共同感知过程的作文。
  现在,在学生们的提议下,对八年级上册所写作文每个人都结集成册,定名为《我的文集》或《成长的足迹》、《浪花集》等,学生自己命名,自写前言,自任编辑。虽然文辞不通,但学生们竟也兴趣斐然,乐此不疲。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行。偶然的一堂作文课,给了我太多的启示,送给了我们一连串写作的乐趣。在这饶有趣味的写作教学中,我深深感悟到:创造性的思维源于切身的观察和体验,作文教学应重视的是感知材料的过程,作文教学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心灵迸射出耀眼的智慧火花。
  实在应该感谢那只飞虫,那只闯入课堂的飞虫。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