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及复习对策

作者:湖北 胡 平  时间:2006/3/21 9:34: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474
  一、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向。
  1、从新课标透视高考作文新趋向。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负责任地写作”、“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有独立的写作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要求既可以看成是考生作文拿高分的新标准,也可以看成作文命题要考虑的新因素,因为作文命题必须适合学生展示这些方面的才能。
  2、从高考题解读高考作文新趋向。
  首先从考题形式看,近几年来话题作文是主流,其中国家考试中心命题组贯彻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似乎更坚决:1999年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科幻性的虚拟的话题;2000年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属于哲学范畴的话题;2001年为“诚信”,是道德品质类的话题;2002年为“心灵的选择”,属于价值判断范畴的话题;2003年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理性认知类的话题;2004年为“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属于人生体验范畴的话题;今年的“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和“位置和价值”三道作文题,都属于人生思考这个大范畴。
  以上是纵向回顾,下面再作一些横向分析。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各地自主命题加上国家考试中心为部分地区提供的试卷共有16套,题目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可分为以下三类:其中材料作文3道,分别是上海的当今文化生活材料作文、福建的图形材料作文和湖北的《人间词话》语段材料作文,其特点是要求读材料,或对材料进行审视和辨析,谈材料所述现象对自己的影响,或写出联想或感悟;命题作文4道,分别是天津的“留给明天”、北京的“说‘安’”、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重庆的“自嘲”;话题作文9道,材料略去,话题分别是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广东的“纪念”、浙江的“一叶、一枝、一世界”、湖南的“跑的体验”、山东的“双赢的智慧”、江西的“脸”,再加上国家考试中心的那3道。
  通过上述对高考考题题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是话题作文依旧是高考作文命题的首选,概率可能在50%以上。命题者亲睐话题作文是因为它的优势明显:“时代性强,文体性活,材料性新,思辨性密,人文性好。”(周永蔚《话题作文之五大特质》,《新民晚报》)。
  二是题目类型呈现多元化趋向,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等旧题型再次受到较广泛的重视。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话题作文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它大大缩小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外延,客观上鼓励了学生写作“偏科”,学生只要擅长一种文体,就可以在文体不限的高考作文中游刃有余了。同时,话题作文考题形式的稳定,会使话题作文迅速僵化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蜕变成一种新八股文。(胡平《中学作文的异类解读》,《中国青年报》)笔者在所带班级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不论每次布置什么样的话题作文,部分学生总是一成不变地写成书信体,总是以交心谈心的口吻,联系虚构的对方的错误思想,把话题材料的主旨溶解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亲切话语之中,给人一种感情真挚、形式创新的感觉,每一次都令我不由自主地给他高分,还有的同学总是写成童话,大多数同学总是写成一定模式的议论文。一个班的学生作文整体上看起来形式多样,百花齐放,但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看,基本上每次都是固定地克隆着自己擅长的同一种类型的作文。
  其次从命题涉及的内容看,近几年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察自我,思考人生。全国卷的“位置与价值”引导考生审视自己的位置,思考不同位置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的提示语,范围比较广,但也包括引导考生如何经营青年如凤头“精彩”、中年如猪肚“充实”、老年如豹尾“有力”的三段人生;天津的“留给明天”说的是明天,其实是要考生思考如何把握人生的今天;湖南的“跑的体验”用提示语把思考指挥棒直接指向了考生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和体验;重庆的“自嘲”需要考生思考遭遇人生挫折、失意或尴尬时,如何调节心理,以幽默智慧的方式应对等等。
  二是关注社会,聚焦热点。北京的“说‘安’”,安定、安全、安宁,其外延涵盖了建设和谐社会这个政治热点;上海的材料选自社会热点现象,大众通俗文学作品、流行歌曲、广告狂潮,无不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如果不关注社会生活,就无法将今年同去年比较,突出“胜”在何处。
  三是体味真情,修养品德。广东的“纪念”用富有激情的提示语,唤起考生真切的心灵回响,让考生体味或大到关乎国家民族,或小到关乎家庭、亲朋、个人等不同形式的纪念所包含的真情和意义;全国卷的“忘记和铭记”引导考生珍惜友情,铭记朋友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恩德,忘记朋友过失和仇怨,与人为善。
  四是认知世界,感悟哲理。浙江的“一叶、一枝、一世界”,开启了考生知微见著,小中见大的认知世界的思路;山东的“双赢的智慧”的材料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的“双赢”处世哲学,启发考生如何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福建题要求考生通过图形联想或感悟“规范”与“新颖”、“稳定”与“多变”等方面关系及其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湖北题则把考生引入了“出”与“入”的哲学思考,从“出”与“入”的角度思考成功的要素。
    3、从作文竞赛题和高考模拟题中扫描高考作文新趋向。
  作文竞赛题和各地高考模拟题中有许多富于创新、别具匠心,颇有信度的好题,这些作文题凝聚了高考专家和作文行家的心血和智慧,它们很有可能被高考借用或变型使用。这样的题目很多,笔者将搜集到好题列举一二。
  ①自选角色类自由作文。题目提供一组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备选角色,让考生任选2-4个,构成关系,自由作文。例如:
  请你从以下名单中任取三者,构成关系撰文(不得多于三者,也不得少于三者)。
  自由撰稿人、卖冰人、掮客、盗墓者、经纪人、渔翁、流浪者、号手、看林人、出租汽车司机、女大学生、铁路警察、守门人、操盘手、油漆工、放鸭人、牧马人、歌手、鸽子、狗。
  体裁不限,记叙文、论说文、诗歌、短剧、相声、小品等均可。
  (《中国青年报》2001年“男生女生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这道作文大赛题令人耳目一新,既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又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同写作水平的同学都能写,但写出来的作文高下等次却会十分分明。
  ②自行组合命题作文。题目给出与材料相关的一串词语,要求考生从中自行选择两个词语作为关键词来组合命题,例如: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程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个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你从“负重”、“生命”、“健康”、“意义”等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作为关键词,自行组合命题,写一篇作文。                                        (武汉市2005届高三年级调考语文试题)
  该题在提供话题的形式上有创新,比常见的话题作文在话题的选择和立意的选择上多了一些灵活性,但同时又在命题上多了一层限制,即作文标题必须包含所给一组词语中的两个,新颖地体现了话题作文开放性和限制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能拥有一双慧眼,抓住有价值的新题好题予以研究和训练,这样做了,说不定当年落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就会在高考时光顾你的脑袋。
  二、2006年高考作文复习对策
  因为话题作文极可能仍然是2006年高考的主打题型,所以务必把它作为最重要的题型来对待。限于篇幅,本文只能重点谈谈面对话题作文应该采取什么复习对策。
  首先,应明确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的文章,擅长使用何种表达方式。不妨翻阅一遍前面历次月考的作文卷,看自己哪几次作文得分最高,而这几次得分高的作文选择了什么样的的文体和表达方式等等。如果你的作文整体水平虽然不怎么样,但只要擅长某一种文体,只要能充分发挥,同样可以获取作文高分,这叫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其次,应加强审题训练。对所给材料要认真分析,准确抓住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主旨和规定话题立意。单纯强调不需要扣材料或一定要扣材料都是片面的,因为材料和话题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材料只是对话题的提示和引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便于考生类推,或只是引出一个话题,那么可以不扣材料;如果材料是对话题的限定,那就非扣不可了,话题虽然广阔无边,但只能按材料限定的范围来写。
  再次,要准备好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据上文分析的近几年命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整理识记一些相关的材料,尽量做到新颖独特。具体来说,可以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等十个方面来进行素材的积累和整理。
  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影响作文得分的细节。例如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尽量工整清楚一点,但不必一丝不苟,因为时间不允许,最好写成行书。字体大小要合适,墨迹不能太淡。一定要有题目,文章要达到规定的字数。写完后注意检查,不要写错别字、繁体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等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