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来来高考作文题的变化

作者:赵大鹏  时间:2006/3/9 21:37:2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37
  回顾一下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的脉络,是一件很有意义而又有趣的事情。我们可以把1999年到2005年全国卷话题作文命题划分为三个阶段。
  1999-2000是第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极力强调开放”的阶段。“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命题者借[注意]一栏强调了前所未有的大开放。实事求是地说,这给了当时沉闷甚至僵化的中学作文教学振聋发聩的一击,它所激起的作文教学改革的热情和实践,其影响至今是积极的。但是,人们却没能及时察觉这种大开放的负面影响。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不必分清奇思妙想与胡思乱想的界限,都可以得高分,而且似乎越离奇越容易得高分:立足于现代高科技假想的记忆移植,写移植几百年前上千年前古人的记忆,可以得高分;写移植道德品质,也可以得高分。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不考虑“丰富多彩”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前提之上,把“丰富多彩”偷换为“多种多样”甚至“纷繁芜杂”,把“丰富多彩”演绎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被看作符合话题要求。请查一查当年到处可见的高考优秀作文选,便可证明笔者言之不谬。这种夸大的开放传递给考生和语文教师的信息是:高考作文,写什么都行,只要与话题沾点边;怎么写都行,考虑体裁似乎成了过时的要求。其直接影响一是削弱甚至取消了审题能力考查,二是为宿构、抄袭之风的泛滥大开方便之门。
  2001-2002是第二阶段,命题者开始借[注意]一栏氛围夸大的开放所形成的不大好收拾的局面了,连续两年强调“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02年《心灵的选择》还进一步强调了话题范围的“内圈”和“外圈”,只有进了“内圈”才算真正符合话题要求。应当说,看到并开始强调话题作文必须对考生有所限制,这是不小的进步。令人遗憾的是,宿构、抄袭之风日益严重,命题者所规定的“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一点也没有影响宿构、抄袭之风的泛滥。命题组负责同志曾著文说:“话题作文比之以前的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限制性小一些,自由度大一些。这样一来,高考作文中的模仿、套用、抄袭等一类问题,就比以往更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有的教师喜欢帮考生猜题,让考生做好几篇作文,在考场上选择相近的一篇改头换尾硬套上去……”“抄袭而极为恶劣的作文可以评为零分……”归咎于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归咎于有的教师,这两板子打得都有些莫名其妙,想用给零分刹抄袭之风,言辞虽然声色俱厉,谁都能读出其中的焦虑与无奈。
  命题者惟独忽略(也许是拒绝)了一个角度,即研究命题本身与宿构、抄袭之风泛滥的关系。1999-2002这4年,前两年命题鼓励考生近乎无边无际的“大胆想象”,胡编乱造难道不是必然么?后两年命题从云端飘落地上了,然而却要十几岁的中学生面对“心灵的选择”这样沉重得类似“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话题,不说套话说什么?
  2003年起,命题者终于把功夫下在命题本身了,对话题作文的内容做了认真的反思与改进,由此全国卷话题作文命题进入了成功与成熟的阶段。《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涉及的内容是每一个中学生熟悉的,不空不飘却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用不着编假话说套话,有一肚子的话可说,还有兴趣借用宿构和套作的力量么?03年绝少宿构、抄袭之作,从一个侧面证明提高命题本身质量的重要意义。04年全国卷4个作文题,总结了03年成功经验,全用关系型话题,内容都是中学生关心和熟知的,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乃至冲动,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赞扬;05年全国卷3个作文题,仍然全用关系型话题,内容与04年一脉相承,至今还没有见到尖锐的批评意见。
  结论是:话题作文命题的方向是正确的,“三自”方针是有积极作用的,话题作文命题必须正确处理开放与限制的关系,话题涉及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