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使用论据,赢取高考作文

作者:四川省绵阳市金孔中学 王先贵  时间:2006/1/14 7:24:5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3659
  论据充分论证才有力文章才丰满,这个道理同学们都知道,大家往往抱怨手中论据太少。其实,虽然同学们由于平时阅读面不够宽,积累的材料确实有限,但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大家平时没有归类储存材料,特别是不会巧妙使用材料。高考作文中只要我们善于利用阅读和生活积累,论据并不难找;只要我们能巧妙使用手中的材料,论证一定会有力,文章一定会丰满。
  下面笔者结合高考优秀作文谈谈高考作文的论据使用。 
  一、广取巧借,为我所用
  论据的选用不能局限于所谓的论据书籍,也不能只瞄准名人大事。我们应该从课内课外,书籍生活各个方面广取材料,应该既用名人大事又用凡人小事来作文章的论据。选用的唯一标准是能恰当地为议论服务。
  在《难舍诚信》这篇文章中,作者为了论证:“‘诚信 ’、‘诚’总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现的,古书上处处写着君王以诚治国,诸侯以诚信得士的故事”的观点时选用了“刘皇叔正因诚信打动了诸葛孔明,三分天下成就霸业” “信陵君因诚信得到侯生与朱亥,抗秦救赵名扬四海”两个事例,这两个有力的论据均来自课本。而《人要有诚信》的作者为了论证“人有诚信,陌生人间也会产生信任”的论点援引了二战时期一位国民党军官托一位素不相识但生意从不欺诈的苏姓老人保存一块玉,苏家人为这一承诺在战乱中,在十年动乱中几代人付出惨重代价保全了这块玉,并将玉完璧归还的故事。很显然这一材料来自课外同学们在写作时应注意从你阅读过的课内外书籍中,特别是报刊中借用事例,这样不仅论证有力而且显得新颖有现实感。
  我们还可以从身边甚至切身经历中选取材料作为论据.例如《诚信无价》一文中作者用爸爸在药中搀假使本来一付药能治好的病却两三付还不能断根,而我保质保量抓药既很快治好了病人,又使药店生意兴隆起来的实例作论据。《珍惜诚信》一文中作者用他与妈妈拿真正的贵州醇调换他爸爸用水和酒精调兑的假贵州醇,既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又挽救了他家小店的事例。这些采自身边的事例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二、一据多用,妙在叙述
  人们认识事物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样,所谓见仁见智。同一人同一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叙述,或突出点不同就能证明不同的观点。对一些广为人知的人和事我们通过巧妙叙述来为自己的论点服务,会最大程度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屈原、苏武、文天祥历来被作为爱国之士名留青史,司马迁常常被看作在挫折中奋起的典型,而《抉择》的作者却用他们的事迹来证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诚信’  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一论点:流放溆浦的屈原,放牧北海的苏武,捐躯沙场的文天祥用他们的行动证实了对祖国的诚信。受宫刑的司马迁,遭贬谪的姚崇,北向自刎的侯赢用他们的举动验证了自己对朋友的诚信。使用此法时一定注意:用同一人事论证不同的观点时叙述点一定有别。如用诸葛亮的事例证明“古之有诚信”的观点时可叙述他接受“托孤”,忠于后主;证明“古之有美”的观点时可描写他羽扇轻摇,运筹帷幄。
  一些事例不仅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来论证不同的观点,甚至可以从反面理解,反其意而用之。宋定伯捉鬼这个故事的主旨是人能胜鬼,但在《人言诡鬼/——舍弃欺诈,还我诚信》一文中,作者把宋定伯描写成一个毫无诚信专事欺诈的小人来证明“古人的欺诈深植于后人的心中”这一观点,呼吁终结欺诈,寻找诚信,发出“还我诚信”的呼唤。
  三,因文而异,灵活运用
  行文时,论据使用的具体方法应由文体、文章风格及对材料掌握的程度等因素决定,做到灵活运用,变化有致.写作议论性散文宜使用概括材料,这样既增大了文章的容量又符合散文语言凝炼的特点。如同是用巴尔扎克的事例,在以“从逆境中奋起,,为观点的散文中可以这样用: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宫刑终成《史记》,巴氏还债世有《人间喜剧》;而在《压力——成功的催化剂》一文中作者却是这样使用的:“为生活所困的人注定会有压力,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年青时一贫如洗,生活上入不敷出,债台高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债主来摧债,迫于压力巴尔扎克把自己关在房里,一心一意写文章,终于写出鸿篇巨作《人间喜剧》,深刻反映了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强者就是这样,在压力下悄然崛起;强者就是这样,凌驾于压力之上巧妙地化解压力。”作者从议论的需要出发对巴氏因生活困窘而写作成功的事迹作了较详的叙述,并且事例前有观点,事例后有分析。有些时候,由于议论的需要同一事例在文中要多次出现,作者完全将事例融入到了议论中,如《欢迎狼来,与狼共舞》一文中对非洲一个养鹿森林公司把狼赶走又请回来的事例的使用。
  有些材料我们平时不很熟悉,高考场上又不能查证,那么我们可以间接引用,或将事例融入文中,对于我们非常熟悉的材料可直接引用并点明其出处,从而增强说服力。
  四、正反并用,充分有力
  议论时如能将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同时使用,形成鲜明对比,那么论证将更加有力。《把握诚信》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作者巧妙地通过“喊狼来了的孩子”与“奔驰’公司作比较,一反一正,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诚信”的重要及其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论据使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具体如何运用应由文体,风格等多种因素决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要有广取材料的意识,巧用材料的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