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中值得商榷的注解
作者:刘承德 时间:2006/4/5 6:40:3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994
在《陈情表》中,“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告诉不许”,课本注释为“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申诉”,《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处理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联系课文及作者李密的生平,显然对“告诉”的注解是不对的。那根据古汉语的知识及课文内容以及李密的实际来看,“告诉不许”中的“告”应该是“告退”,“诉”应该是“诉说”。这样理解,字顺文从,符合课文内容,符合李密当时的生活实际。另该文中的“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课本注释为“或许能够使刘氏侥幸地寿终。卒,终。”将“庶”注解为“或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显然是不对的。那根据上下文及作者李密当时的心情,“庶”应该是“希望”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庶”本有“但愿,希望”之义,如《出师表》中的“庶竭驽钝(希望竭尽自己的微薄才力)”。这样理解,便文从字顺。
在《祭十二郎文》中,“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句中“几何”,课本注释为“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教参及其它一些资料将这句译为“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表面看好象也还顺当,其实是有问题,值得推敲的。①“几何”是“指过不了多久”,那“几何不”是怎么译成“过不了多久”的?②“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句末是问号,明明是一个问句,又怎么变成一个“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了”的陈述句的?显然,课本的注释及教参的翻译都牵强附会。那该怎样去理解呢?①“几何∕不从汝而死也?”应读成“几∕何不从汝而死也?”②“……也?”不能译成陈述句,应理解为疑问句。“几”本有“几乎”、“差不多”的意思,“何不”本有“可以”的意思,“也”在疑问句末,本表疑问,有“呢”的意思;那全句就该译为“几乎可以(就要)随你而死了呢?”同理,后面的“其几何离?”应读成“其几∕何离?”译为“那几乎有什么分离?”课本对“其几何离?的注解及教参对“其几何离?的翻译,都违背了“其几何离?是反问句的宗旨。显然,这样理解,才字从句从意顺,更符合作者的本意。
在《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人教版的教参及其它参考书都翻译成“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联系上下文,“蛟龙起舞”能符合那种悲凉的意境吗?显然,“舞”是“舞动”、“摇摆”等的意思,如能按这样去翻译,就比较文从字顺,更符合作者的意图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