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
高中语文单册中值得商榷的文言注解
一、在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课本注释:“〔昳丽〕光艳美丽。”这样的注释显然是不完全符合文意的。课文开篇已交代“邹忌修八尺有余”,后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这不正说明邹忌是一个“形昳”而“貌丽”(形体高挑而容貌美丽)之人吗?“昳”读“die”,指“日偏西”之状,不正是有人影斜长之意吗?“形昳”即意为身材高挑。另“形貌昳丽”不正是与《后汉书·华佗传》中“耳目聪明”及枚乘的《七发》中“脭醲肥厚”的这种并提修辞手法相同吗?故“昳丽”应注解为“〔昳(die)丽〕高挑而美丽”为好。
二、在第一册《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课本将其注解为“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得,获得。”初看这一注解似乎通达 ,但一联系上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来理解,整个句子就前后有些不顺畅了。上文中“兴焉、生焉”中的“焉”当兼词“于此”,相当于“从那里、在那里”;而下文中的“备焉”中的“焉”为什么又不是兼词而成了语气助词呢?这上下相连的三个分句构成的整个句子的结构形式应该是协调一致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按现代汉语的顺序是“积土成山,风雨(焉)兴;积水成渊,蛟龙(焉)生。”同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就是“积善成德,而(自得)神明,圣心(焉)备。”意译这个句子就是“(人们)积累善行就会养成良好的道德,自己也会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高尚心灵就会在这良好的道德里齐备。”这样,整个句子就连贯顺畅协调些。
三、在第三册《卫风·氓》中,“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课本注释为:“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靡,无、没有。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初看到是合意顺畅,但落实到具体的句子仔细推敲,问题就出来了。既然“靡”是“无、没有”之义,“室劳”是“家里的劳苦活儿”之义,那么“靡室劳矣”就应译为“无或没有家里的劳苦活儿。”这显然是不符合文意的。问题就出在对“靡”的解释有误。在贾谊的《论积贮疏》中,有“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